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598286
  • 作      者:
    曹广顺, 遇笑容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第2辑):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六度集经》中的副词“都”、《佛本行集经》中的“许”和“者”、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中古汉语中的“VP不”式疑问句、《贤愚经》中的代词“他”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次接触是伴随着一种外来宗教的传播发生的,接触是逐渐的、潜移默化的,大家认同的是佛教思想、信仰,追求的是佛的境界。佛经祇是思想的载体,所以其语言并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是一种非强制的、不自觉的接触,在这种条件下,接触的双方没有地位的差异,不会单纯的模仿,最后出现的变化是少数的,变化的形式是汉语(受影响方)在发展中混入了梵文、巴利文的某些个别形式,或在其干扰下自身的发展出现与一般规律不一致的状况。
    元代情况有所不同,元代蒙古人人主中原,整个统治集团是操蒙语的蒙古人,在他们的统治下,蒙人和蒙语都有特殊的地位,是当时必须服从、效法的对象,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元白话,用汉语的词汇和蒙语的语法混杂使用,用汉语来直译蒙文。因此,这次语言接触是强制的、自觉的,产生的变化也非常广泛。这实际上是汉语在学蒙语,变化的点是蒙汉语之间差距最突出的地方,如我们以上指出的动宾关系等等。这种变化更不是语言本身发展的结果,它不是一个系统自身的发展,而是一个系统部分地放弃自身系统,而采纳另外的体系。变化发生后,当时实际上是两个系统在同时运作、使用,而最终的结果,则依赖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元代统治中原一个世纪,其统治被推翻之后,这种语言变化的基础没有了,变化也就无法维持了,随着明朝的建立,元白话很快就消失了,汉语中引进的带有蒙语色彩的格式和结构,也消亡殆盎。
    元白话的产生或许是语言接触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不是一种语言影响另一种语言的发展,而是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逐渐去替代另一种语言的体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变体:使用一种语言(汉语)的语音、词汇,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使用另一种语言(蒙古语)的语法。
    ……
展开
目录
魏晋南北朝到宋代的“动+将”结构
《六度集经》中的副词“都”
《佛本行集经》中的“许”和“者”
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
中古汉语中的“VP不”式疑问句
《贤愚经》中的代词“他”
说“云何”
汉语结果补语产生过程再研究
再谈中古汉语处置式
也从语言上看《六度集经》与《旧杂譬喻经》的译者问题
从语言的角度看某些早期译经的翻译年代问题——以《旧杂譬喻经》为例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
梵汉对勘与中古译经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统计与计量
重叠与归——汉语语法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地域视角
The influnce of translated Later Han Buddhist Sutra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disposal construction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