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4002166
  • 作      者:
    (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本书值得通读两遍。<br>    ——何传启研究员<br>    本书将使我们具体地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道德底线和责任。<br>    ——曹南燕教授<br>    科学研究既是一项充满理想的人类事业,也是一门声誉卓著的社会行业,只有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坚持行业准则,恪守行业规矩,才能维护这个行业的社会公信,并从中获得个人职业发展的良好条件。<br>    ——胡志强教授<br>    成为(becorning)一名科学家也许需要二三十年(从入小学开始算),做(being)一名科学家,也就是说无愧于这个荣耀称号,则需要一生一世。科研人员想惕历自警吗?请读此书。<br>    ——武夷山研究员<br>    做一个人,完全可以不读什么“人生指南”之类的东西,但要做一名科学家,读读这本书肯定是必要的。<br>    ——刘兵教授<br>    应当提供给每一位入门的研究人员,并且最好进行彻底的讨论。<br>    ——The Nu cIeus<br>    一部优秀的出版物。<br>    ——Richard Dyer,《泰晤士报高教副刊》
展开
内容介绍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是一部文集,是国外学者对公众理解科学和公民科学素养与态度调查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中国的科学传播(或者科学普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有重要的价值。<br>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作者来自社会学、传播学、STS等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他们从科学史、技术史、技术社会学、风险研究、技术评估、风险预知、风险沟通,以及媒体分析等各个角度,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研究历史、调查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公众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问题、理解与信赖问题给出了反思之后的回答。既有理论论述,也有实证研究,还有案例分析。<br>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对于中国学界来说,不仅是一份很好的营养,也具有相当的冲击力。<br>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对于下列人士尤其具有参考价值:从事科学传播(或科学普及)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从事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研究的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br>    科学方法的目的之一,是促使科学观察可以得到独立确证。因此,许多实验技术,如显著性的统计检验、双盲测试(double-blind trials)或者调查试题的恰当措词,都要设计得使研究中个体偏见的影响最小化。通过坚持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得到的结果,其他人也就更容易重复,这样做会促进那些结果更容易被认可为科学共识。<br>    如果某一领域的研究没有采用被普遍认可的方法,其他科学家将不大容易接受其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科学家对20世纪80年代末冷核聚变(cold fusion)的最初报告持负面反应的诸原因之一。那些主张从物理上看似乎不大可能,因而要求有惊人的证据。但是,实验起初的表述方式,使得其他研究人员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证它们。当实验技术变得广为人知并可以重复时,对冷核聚变的信任也就迅速消散了。<br>    在有些情况下,用于得出科学知识的方法,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界定。让我们考虑在某一科学领域的最前沿如何区分“事实”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实验技术通常被用到了极限,信号与噪声难以区别开来,未知的错误源多的是,甚至要回答的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在这样一种不确定和变易的情形中,从一大堆易混淆的并且有时相互矛盾的观察中挑选出可靠的数据,是极其困难的。<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致谢<br>本书使用说明<br>引言<br>科学的社会基础<br>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br>数据的选择<br>科学中的价值因素<br>聚合水与怀疑态度的作用<br>利益冲突<br>利益的冲突<br>学术研究的企业资助<br>发表与公开<br>研究材料的共享<br>荣誉的分配<br>取得应得的荣誉<br>署名惯例<br>谁应当享有脉冲星发现者的荣誉?<br>科学中的错误与疏漏<br>发表成果的惯例<br>科学不的不轨行径<br>基金申请中的捏造<br>剽窃一例<br>对违背伦理规范的回应<br>权衡的过程<br>科学家在社会中<br>国家研究理事会及对社会的服务<br>参考与提示<br><br>附录1:案例研究的讨论<br>数据选择<br>利益冲突<br>学术研究的企业资助<br>研究材料的共享<br>取得应得的荣誉<br>发表成果的惯例<br>基金申请中的捏造<br>剽窃一例<br>权衡的过程<br><br>附录2: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COSEPUP)<br>译者附录1: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br>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br>科学议程——行动框架的解释性说明<br>科学议程——行动框架<br>译者附录2: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br>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