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话与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3352678
  • 作      者:
    杜维明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一个想法值得参考,就是1948年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文明,现在看来他是对的。这些在公元前出现的有着2000年历史的几大文明,一直到20世纪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当时提出四个对人类文明的塑造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人:一个是苏格拉底,代表希腊文明;一个是孔子,代表儒家文明;一个是释迦牟尼,代表佛教文明;一个是耶稣,代表基督教文明。现在当然不能不提穆罕默德,代表伊斯兰文明。不管怎样,这些人现在还有影响,这意味着不同的轴心文明仍然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发展,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合作或者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都有。
    现在我们重新回顾,是不是第二个轴心文明出现了?什么意思呢?以前的轴心文明或者在儒家文明中生长,或者在印度教文明中生长,或者在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中生长,你所生长的世界与你的信仰、你的价值取向常常相同。可是现在,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多元的倾向非常明显,通过媒体,各种不同的价值都在起作用。一方面,世界生命共同体出现了;另一方面,分化的现象也非常剧烈,包括国家的分化、社区的分化,所以分化的过程和整合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分化是多元多样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矛盾冲突,但是分化有造成矛盾冲突的危险。我曾界定为根源性的东西,如性别、种族、语言、年龄、阶级、地域、宗教等,都成为分化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如果政治化以后,本来是和平共存的,一下子就会变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现在不管你属于哪个文明,你对其他的文明非要有所了解。比如你属于基督教文明,你对印度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不作了解,那将来基督教文明的发展就不太可能;或者儒家的文明,对其他的文明不理解,要想进一步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佛教也一样。以前各大文明所造成的影响现在进入新的时代,各种文明处在一种交往的过程中,这是新的情况,以前没有的。通过文明对话,我们将学会最大限度地欣赏他者的独特性。我们将真正理解,一个由不同的人和文化融合而成的绝妙的多样性整体能够丰富关于自我的认识。对话推动我们努力实现一个真正的包含所有人的共同体。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各民族文化如何实现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敬请关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杜维明先生的思考。
展开
内容介绍
    《对话与创新》阐述了全球化冲击下的文明对话的主题,主张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文明,应该排除传统的“二分”意识,采取对话的形式求得共存与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作者主要以儒家精神为个案,剖析了传统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读者正确、深刻地认识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杜维明,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1968年获哈佛大不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当选为美国人文、艺术及科学院院士。现为哈佛大不中国史终身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长期致力于儒学,尤其是儒家伦理研究,为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今日儒家伦理》、《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学精神与儒家传统》、《儒家思想:创造转化的人格》、《儒学第三期发展的问题》、《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等。
展开
目录
序言
文明对话:背景·旨趣·路径
全球化与文明对话
全球化与本土化
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传达的信息
边缘与中心·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新儒家的创新
儒教东亚兴起的文化含义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