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对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
国民党改组后,在左、右两派之间,还产生了国民党中派,他们代表上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他们对中国革命持有矛盾态度,幻想以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的革命,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为了利用工农的声势和得到苏联的支持,中派表面上赞成三大政策,当工农运动真正有了蓬勃的发展,他们又惶恐不安,反对三大政策,打击工农运动。中派处于急剧的分化过程中,在革命同反革命斗争的重要时刻,很快就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去,成为国民党内的新右派。
国民党新右派与老右派的不同在于:第一,他们自称继承了孙中山国民党的正统,伪装不偏不倚,既反对老党员老右派的腐败,又反对共产党的革命,既反帝又反赤,具有欺骗性;第二,他们利用和夸大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消极因素,阉割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提出一套颇适合资产阶级政治需要的反共理论,因而有很大的蛊惑力;第三,他们手握国民革命军的军权,有条件运用反革命政变手段,建立地主买办阶级的军事独裁,因而又有很大的危险性。国民党新右派以蒋介石为首。
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后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监。这一切为蒋介石篡夺国民党党、政、军领导权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工农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作用的增强,蒋介石感到这是他夺取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障碍,便加紧了反共步伐。
3月18日,黄埔军校驻省(指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声称“奉蒋校长的命令”,通知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速派有战斗力的军舰到黄埔听候调遣。当李之龙派中山舰开到黄埔后,立刻谣言蜂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等等。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这就是所谓的“中山舰事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