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子信息的基本理论
1.1 量子比特
1.2 量子纠缠特性
1.2.1 量子纠缠
1.2.2 常见的纠缠态
1.2.3 纠缠态的度量
1.2.4 纠缠态的应用
1.3 量子逻辑门
1.3.1 单量子比特门
1.3.2 多量子比特门
1.4 量子信息常用的物理系统
1.4.1 氮-空位中心系统
1.4.2 超导系统
1.4.3 光学系统
1.4.4 腔QED系统
1.4.5 离子阱系统
1.4.6 核磁共振系统
2 实现A型原子W态的融合
2.1 量子芝诺动力学
2.2 在单腔中实现W态的融合
2.3 在两个分离的腔中实现W态的融合
2.4 可行性分析
3 实现里德伯原子W态的融合
3.1 里德伯原子及其偶极阻塞效应
3.2 物理模型
3.3 实现GHZ态的融合
3.4 实现W态的融合
3.5 可行性分析
4 实现里德伯超级原子W态和GHZ态的融合
4.1 融合里德伯超级原子W态
4.1.1 里德堡超级原子
4.1.2 物理模型
4.1.3 融合W态
4.1.4 数值模拟分析
4.2 融合里德伯超级原子GHZ态
4.2.1 物理模型
4.2.2 融合GHZ态
4.2.3 数值模拟分析
5 实现里德伯超级原子W态的无损融合
5.1 实现两个W态的无损融合
5.2 数值模拟分析
5.3 实现三个W态的无损融合
6 利用NV中心实现纠缠态的转化
6.1 输入输出关系
6.2 相干光场的相位区分探测
6.2.1 坐标零差测量
6.2.2 动量零差测量
6.2.3 光子数区分测量
6.3 实现GHZ态到W态的转化
6.3.1 物理模型
6.3.2 构建两光子的受控非门物理模型
6.3.3 转化多光子GHZ态到W态
6.3.4 可行性分析
7 基于无跃迁量子驱动实现双激发多原子Dicke态的转化
7.1 绝热演化
7.2 无跃迁追踪算法
7.3 利用绝热演化实现Dicke态的转化
7.4 利用无跃迁量子驱动构造绝热捷径并实现Dicke态的转化
7.4.1 快速实现两原子Dicke到三原子Dicke态的转化
7.4.2 可行性分析
7.4.3 快速实现三原子Dicke态到四原子Dicke态的转化
7.4.4 快速实现n原子Dicke态到n+1原子Dicke态的转化
8 基于设计演化算符实现双激发多原子Dicke态的转化
8.1 设计演化算符方法
8.2 物理模型
8.3 利用设计演化算符构造绝热捷径并实现Dicke态的转化
8.3.1 快速实现两原子Dicke态到三原子Dicke态的转化
8.3.2 快速实现三原子Dicke态到四原子Dicke态的转化
8.3.3 快速实现n原子Dicke态到n+1原子Dicke态的转化
8.4 数值模拟与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