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1.3.1 技术路线
1.3.2 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创新惰性构念的相关研究
2.1.1 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2.1.2 组织惯性的相关研究
2.1.3 企业创新惰性的相关研究
2.2 企业创新惰性的维度与测量研究
2.2.1 企业创新惰性的维度研究
2.2.2 企业创新惰性的测量研究
2.3 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
2.3.2 组织惯性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
2.3.3 支持性政策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
2.3.4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
2.3.5 企业能力和基本面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
2.4 研究述评
3 企业创新惰性的理论构建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方法
3.1.2 研究程序
3.2 数据收集
3.2.1 数据来源
3.2.2 访谈抽样与样本量
3.2.3 访谈数据收集过程
3.2.4 数据收集小结
3.3 数据编码与饱和度检验
3.3.1 开放性编码
3.3.2 主轴编码
3.3.3 选择性编码
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3.5 编码结果信度检验
3.4 企业创新惰性内涵及维度的理论分析
3.4.1 企业创新惰性的内涵
3.4.2 企业创新惰性的维度
3.4.3 企业创新惰性概念的讨论
3.5 企业创新惰性形成的理论分析
3.5.1 外部因素
3.5.2 内部因素
3.6 本章小结
4 企业创新惰性量表的开发与检验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量表开发程序
4.3 预试量表的编制与数据收集
4.3.1 备选测量题项的生成
4.3.2 预试量表的编制
4.3.3 预试量表的数据收集
4.4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4.4.1 信度分析
4.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5 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有效性检验
4.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4.5.2 有效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创新惰性前因的提炼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方法介绍
5.2.2 研究步骤
5.2.3 因素体系
5.3 决策过程
5.3.1 数据收集
5.3.2 计算过程
5.4 决策结果分析
5.4.1 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分析
5.4.2 中心度和原因度分析
5.4.3 因果关系四象限图
5.4.4 关键因素识别
5.5 本章小结
6 企业创新惰性的组态路径研究
6.1 理论分析和研究框架
6.1.1 理论分析
6.1.2 研究框架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方法选择
6.2.2 数据收集
6.2.3 变量测量
6.2.4 信效度检验与描述性统计
6.2.5 变量校准
6.3 组态结果分析
6.3.1 必要性分析
6.3.2 组态结果
6.3.3 高水平企业创新惰性的组态路径分析
6.3.4 低水平企业创新惰性的组态路径分析
6.3.5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总结与管理启示
7.1 研究总结
7.1.1 企业创新惰性的内涵
7.1.2 企业创新惰性的维度和测量量表
7.1.3 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因素
7.1.4 企业创新惰性的前因组态效应
7.2 管理启示
7.2.1 着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7.2.2 重视政策和市场的联合导向
7.2.3 强化企业能力建设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未来展望
参考资料
附录
附录A 企业创新惰性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B 企业创新惰性预试量表调查问卷一
附录C 企业创新惰性预试量表调查问卷二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