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一、认真对待义务
二、两种义务
三、可能的出路
四、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义务与理由给予
第一节 义务、命令与理由
一、守法义务的性质
二、命令的性质
三、义务与断然性理由
第二节 事实给予理由
一、理由引导行为
二、事实通过“好”给予理由
第三节 事实给予理由的两种方式
一、主观理论
二、客观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守法义务的主观理论及其批判
第一节 法律作为事实
一、化约论
二、法律整体作为事实
第二节 效率作为法律的起源
一、自保与合作
二、效率论证
三、小结
第三节 制裁作为法律的要素
一、制裁论
二、制裁与守法义务
三、情境要素
第四节 反思主观理论
一、工具性欲望
二、内在理由论
三、差异制造理论
本章小结
一、修正欲望给予理由命题
二、从“有内在理由”到“有义务”
三、质疑与新的起点
第三章 守法义务的客观理论及其批判
第一节 工具性服从
一、习惯性服从
二、权威的服务观
三、基于共善的服从
四、小结
第二节 目的性服从
一、对工具性服从的反思
二、价值的整体性
第三节 客观理论的反思
一、工具性论证的问题
二、实践本旨的模糊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守法义务的回应论及其展开
第一节 承认规则回应社会实践
一、接受的难题
二、回应社会的深层惯习
第二节 回应的基础
一、相互承认作为回应的基础
二、合理性作为回应的基础
第三节 回应作为守法义务的原因
一、回应命题
二、正当化要求
三、回应作为法律的性质
四、回应社会的正当要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具体义务的冲突与权衡
第一节 义务背后的角色及其类型化
一、依角色立场不同而分类
二、依角色基础不同而分类
第二节 义务冲突的本质
一、角色给予义务
二、角色给予义务的基础理由
三、基础理由的衡量原则
第三节 角色冲突的具体情境及其权衡
一、契约性角色内部之间
二、契约性角色与非契约性角色之间
三、非契约性角色内部之间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命题总结
二、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