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灾异”往往被认为是上天对人事的预兆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本书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 威,最终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权政治的尴尬处境。本书于2019年荣获首届新史学青年著作奖。本次再版,除订正初版讹误外,增加两篇附录,对中国古代政治权力与灾异文化的关系及上博简《鲁邦大旱》的思想史坐标问题等,做出更为生动明晰的介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