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间的冲突为切入点,以陕西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深入探讨有机农业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如何有效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两山”理论与生态经济学框架,通过农户调研、地理空间分析及多学科模型,系统揭示了有机农业促进保护与发展协同的内在机制。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严格的保护政策虽短期内限制了洋县传统经济的发展,但却奠定了其发展有机农业的生态基础。在农户市场收益、政策激励和生态意识驱动下参与有机农业,不仅显著提升了农户收入,还通过减少污染、优化土地利用,改善了朱鹮栖息地质量,实现了“发展不褪绿”。研究还揭示了有机农业能通过提升农户的综合感知利益和生态情感,促使其形成自发保护行为,构建“保护—发展”的良性循环。利益协调机制分析指出,政府补贴是短期内激励参与的关键,但长期需依靠市场机制提升产业自身盈利能力。政策需求分析指出,农户更期待电商帮扶和区域品牌建设而非单纯的资金补贴。本书最终提出“夯实生态基底、深化品牌建设、拓宽电商渠道、精准政策设计”的实施路径,为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朱鹮方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丰富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