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藏错鄂和错那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精)/中国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9333390
  • 作      者:
    编者:陈毅峰|责编:肖邦//王金环|总主编:陈大庆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较为系统地描述了西藏错那和错鄂湖泊鱼类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生物学特征、仔稚鱼发育、“三场”分布情况,水化学特性,以及附着藻类、浮游植物、高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等,并提出了错那和错鄂湖泊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策略与规划。本书的出版将弥补错那和错鄂湖泊的数据空白,为其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支持。此外,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西藏世界第三极国家公园区域内湖泊的保护及监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西藏湖泊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渔业环境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第三节 西藏渔业资源与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生态环境被破坏
二、部分区域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及外来物种入侵
三、气候变化对西藏湖泊的影响
四、渔业资源及鱼类重要生境的调查缺乏
第四节 “西藏重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保护”专项概述
第二章 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第二节 渔业环境与资源调查
一、调查范围和周期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渔业水环境现状
第一节 水环境采样调查及其规范
一、采样工作
二、调查规范
三、指标测定
第二节 水化学指标结果
一、水化学指标的基本情况
二、水化学指标对比
三、水化学指标的时间变化
第三节 水体营养指标
一、水体营养指标的基本情况
二、营养指标对比
三、水体营养指标的时间变化
四、水体营养指标空间变化
第四节 重金属和微量元素
一、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基本情况
二、重金属和微量元素指标对比
第五节 水环境现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一、水环境指标对高原湖泊鱼类饵料资源的影响
二、水环境指标对高原湖泊鱼类的潜在影响
第四章 浮游植物与着生藻类
第一节 调查方法
第二节 浮游植物与着生藻类的物种组成
第三节 浮游植物时空动态
一、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
二、鲜重和叶绿素a浓度
第四节 着生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
二、着生藻的鲜重和叶绿素a浓度
三、着生藻类(组成/生物量)的时空差异
第五章 大型藻类与水生高等植物
第一节 调查方法
第二节 物种组成和物种描述
第三节 大型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六章 浮游动物
第一节 浮游动物研究方法
一、浮游动物样品采集
二、浮游动物数据分析
第二节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区系特征
一、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二、浮游动物物种出现频率
三、浮游动物物种描述
第三节 浮游动物密度
一、不同时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比较
二、浮游动物密度比较
第四节 浮游动物生物量
一、不同时期浮游动物生物量比较
二、浮游动物生物量比较
第五节 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
第六节 浮游动物优势种
第七节 浮游动物的影响因子分析
一、错那浮游动物的影响因子分析
二、错鄂浮游动物的影响因子分析
第七章 底栖动物
第一节 底栖动物研究方法
一、底栖动物样品采集
二、底栖动物数据分析
第二节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区系特征
一、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二、底栖动物物种出现频率
三、底栖动物物种描述
第三节 底栖动物密度
一、不同区域底栖动物密度比较
二、不同时期底栖动物密度比较
第四节 底栖动物生物量
一、不同区域底栖动物生物量比较
二、不同时期底栖动物生物量比较
第五节 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
第六节 底栖动物优势种
第七节 底栖动物的影响因子分析
一、错那底栖动物的影响因子分析
二、错鄂底栖动物的影响因子分析
第八章 鱼类资源现状
第一节 物种组成
一、裂腹鱼亚科
二、高原鳅属
第二节 空间分布
一、垂直分布特征
二、水平分布特征
第三节 资源分布
第四节 密度和资源量
一、密度
二、资源量
第九章 鱼类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属性
第一节 年龄结构
第二节 生长特征
一、退算体长
二、生长方程
三、生长性能
四、生长速度
五、生长拐点
第三节 繁殖特征
一、性腺发育时期
二、性体指数
三、繁殖力
四、卵径变化
五、初次性成熟体长
第四节 寿命
第五节 仔稚鱼特征
一、日轮特征
二、仔稚鱼生长与水温关系
第六节 生态属性
一、生态习性
二、繁殖习性
第十章 鱼类种群结构与形态多态
第一节 雌雄比
第二节 体长和体重组成
第三节 体长和体重关系
第四节 形态多态
一、几何形态
二、下咽齿和鳃耙
三、耳石形态
四、食性
五、结论
第十一章 鱼类重要栖息地
第一节 产卵场
一、裂腹鱼类产卵场
二、高原鳅属鱼类产卵场
第二节 育幼场
一、育幼场环境特征
二、育幼场分布
第三节 越冬场
第十二章 鱼类遗传多样性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一、鱼类样品
二、DNA提取和Cytb序列扩增、测序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二节 异尾高原鳅的遗传多样性
一、遗传多样性
二、遗传结构
三、种群历史动态
第三节 短尾高原鳅的遗传多样性
一、遗传多样性
二、遗传结构
三、种群历史动态
第四节 热裸裂尻鱼的遗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