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数字经济制度理论解决什么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字经济中的社会选择
1.数字经济中的最主要社会选择
2.传统社会选择视角对解决新问题的干扰
二、 议题设置: 解决工业经济尚未提出的新问题
1.新制度分析中的技术
2.技术通用引致资产通用
3.资产通用的制度影响
4.通用如何塑造共同体经济
三、 解决问题的总思路与主线
1.以利为本 VS 以人为本
2.拥有还是使用
绪论: 数字经济学的批判性
0.1 问题背景: 数字文明对经济学转向的要求
0.1.1 经济转型背后的文明冲突: 生态—理性—新生态
0.1.2 经济哲学转向: 本体论、 方法论、 认识论
0.2 历史背景: 数字生态中的通用技术与通用资产
0.2.1 生产力的新范式变化: 新质、 通用与人本
0.2.2 生产关系新变化: 共享与多样性红利
0.2.3 生产方式新变化: 生态化的平台应用
0.3 理论背景: 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的结合
0.3.1 分析方法
0.3.2 通过技术与制度分析结合, 综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0.3.3 理论的新综合
0.4 数字经济学的公理系统与基本命题
0.4.1 经济学的新综合
0.4.2 数字化公理体系与基本范式
0.4.3 数字经济学制度经济基本命题
第一篇 商品: 使用、 价值与意义
1 数字经济创造何种新价值
1.1 数字经济价值论的新框架
1.1.1 跨生产方式定义价值
1.1.2 剥离劳动价值论中的工业经济设定
1.1.3 劳动价值论在数字时代的发展
1.2 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
1.2.1 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是意义
1.2.2 以附加值为主导价值
1.2.3 新价值实体: 创造 “新” 价值
1.2.4 新价值来源: 自主劳动与创造性劳动
1.3 新价值本体的价格形式
1.3.1 新价值的定价模型: 义利之辨
1.3.2 附加值与交换价值的 “义” “利” 转换关系
2 价值构成: 具体—抽象—更高具体
2.1 价值论议题设置: 具体—抽象—更高具体
2.1.1 价值规律: 技术关系与社会关系
2.1.2 古典价值论与数字价值论
2.1.3 东方化: 作为关系存在的活动价值
2.2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2.2.1 重农学派: 从使用到使用
2.2.2 魁奈的使用价值观
2.2.3 数字经济中的使用价值: 通用与虚拟
2.3 抽象劳动: 交换价值
2.3.1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抽象交换价值
2.3.2 “错置的具体性”: 标准经济学的 “原罪”
2.3.3 数字经济与具体交换价值
2.4 更高的具体: 人的价值的数字化与东方化
2.4.1 从人的价值审视使用价值
2.4.2 内生价值观的价值
2.4.3 “按使用收费” 的数字经济实践
2.4.4 数字经济的价值复归: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3 对应权利: 使用—拥有—更高使用
3.1 权利的二重性: 两权分离的源头
3.1.1 从自然权利到法权
3.1.2 康德: 财产权力与意志
3.1.3 《论占有》: 自然占有与法律占有
3.1.4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两权
3.1.5 蒲鲁东 《什么是所有权》
3.1.6 工业化与物权二元性
3.2 权利交换: 工业化中的等价交换与权利
3.2.1 社会权利关系的演进生成
3.2.2 拥有权与使用权的两权分离
3.3 以更高使用权为中心: 数字化与东方化转向
3.3.1 复归自然权利: 人的价值与参与权利
3.3.2 以使用权为中心是向 “地心说” 倒退吗
3.3.3 第三重权利: 更高的使用权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