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土侵蚀沟道形态的高分辨率表达与分析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1880609
  • 作      者:
    作者:吴江|责编:王馨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侵蚀沟道作为构成黄土高原地貌格局的主体,既是地貌发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土壤侵蚀的结果,因此它一直都是土壤侵蚀和地貌领域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早期研究由于受到测绘科技、数据积累情况的限制,致使中低分辨率下不能对流域尺度的侵蚀沟道、特别是尺度较小且活跃的侵蚀沟道做出全面和有效的表达和分析,且与土壤侵蚀精确模拟的要求不相适应。本专著综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无人机航测以及遥感等现代测量方法,全书分为概述、研究样区与数据、侵蚀沟道土壤侵蚀地形指标体系及提取方法、侵蚀沟道高分辨率地形表达、侵蚀沟道高分辨率提取与分析、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侵蚀沟道地形因子和要素提取尺度效应分析、结论这七个章节进行分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
1.3.1 侵蚀沟道的相关研究
1.3.2 地形表达方法
1.3.3 侵蚀地形的高分测量与分析
1.3.4 黄土侵蚀地形特征要素/地形因子提取分析
1.3.5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书结构
第二章 研究样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样区基本概况
2.3 基础数据准备
2.3.1 高分辨率地形/影像采集方法的选定
2.3.2 高分辨率地形数据采集
2.3.3 高分辨率系列数字高程模型(DEM)
2.3.4 高分辨率影像数据
2.4 基础实验软件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侵蚀沟道土壤侵蚀地形指标体系及提取方法
3.1 侵蚀地形指标体系的确定
3.2 连续地形因子
3.2.1 坡度
3.2.2 坡长
3.2.3 曲率
3.2.4 坡向
3.3 离散地形要素
3.3.1 沟头
3.3.2 流水线
3.3.3 沟沿线
3.4 复合地形指标
3.4.1 坡度坡长因子
3.4.2 地表粗糙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侵蚀沟道高分辨率地形表达
4.1 典型样区的DEM建立
4.2 高程特征分析
4.2.1 表面特征分析
4.2.2 面积高程积分分析
4.2.3 侵蚀沟道断面分析
4.3 坡度特征分析
4.3.1 坡度统计分布
4.3.2 坡度空间格局
4.4 剖面曲率特征分析
4.4.1 曲率统计分布
4.4.2 曲率空间格局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侵蚀沟道高分辨率提取与分析
5.1 数据预处理
5.2 分割方法设计及实验
5.2.1 多尺度影像分割
5.2.2 最优影像分割尺度的评估
5.2.3 最优分割尺度参数实验分析
5.3 侵蚀沟道的提取
5.3.1 侵蚀沟道分类方法的选定
5.3.2 特征空间构建
5.3.3 关键特征变量选取试验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基于多分辨率数据集的侵蚀沟道提取结果分析
5.4.2 基于多分辨率数据集的分类精度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侵蚀沟道地形因子和要素提取尺度效应分析
6.1 多分辨率DEM的生成与精度评价
6.1.1 多分辨率DEM的生成
6.1.2 多分辨率DEM对数据精度的影响分析
6.2 多分辨率DEM坡度尺度效应分析
6.2.1 整体流域坡度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2.2 地形特征线和正负地形坡度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2.3 流域坡度空间变异结构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3 多分辨率DEM流水线提取尺度效应分析
6.3.1 流水线空间格局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3.2 流水线统计特征指标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4 多分辨率DEM坡度坡长因子尺度效应分析
6.4.1 LS因子空间格局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4.2 LS因子统计分布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