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域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背景与目的和意义
1.1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背景
1.2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耕地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1.3.2 耕地供需差异研究
1.3.3 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及额度研究
1.4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耕地生态补偿研究方法
第2章 流域耕地生态补偿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耕地生态服务价值
2.1.2 耕地生态承载力
2.1.3 耕地生态补偿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流域概况与数据处理
3.1 流域概况
3.1.1 流域整体概况
3.1.2 流域内区域概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1 耕地利用数据库
3.2.2 地形数据
3.2.3 农业基础及调查数据
3.2.4 社会经济数据
3.2.5 数据栅格化
第4章 流域耕地利用动态特征分析
4.1 耕地数量及类型转换分析
4.1.1 耕地变化幅度及速度
4.1.2 耕地利用转换
4.1.3 耕地利用地形梯度
4.2 耕地景观格局分析
4.2.1 景观格局指数
4.2.2 耕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4.2.3 耕地景观格局空间差异
4.3 耕地质量等别及限制因素分析
4.3.1 耕地质量等别差异
4.3.2 耕地质量提升限制程度计算
4.3.3 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素分析
4.3.4 耕地质量提升核心限制因素
4.4 耕地生态环境分析
4.4.1 化肥、农药、农膜使用
4.4.2 碳排放
4.4.3 水土流失
第5章 流域耕地生态价值测算及分析
5.1 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体系构建
5.1.1 耕地生态价值总量
5.1.2 耕地生态价值修正
5.1.3 耕地生态价值核减
5.2 耕地生态价值分析
5.2.1 耕地数量及空间配置生态价值分析
5.2.2 耕地质量修正生态价值分析
5.2.3 耕地生态负向价值及耕地生态价值分析
5.3 耕地生态价值变化趋势分析
第6章 流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6.1 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素选取
6.2 灰色关联度模型
6.3 关键性影响因素识别
6.3.1 流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子
6.3.2 各区域耕地生态价值影响因子
6.4 耕地生态价值提升路径分析
6.4.1 健全耕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6.4.2 提升耕地生态服务正向价值
6.4.3 减少耕地生态服务负向价值
第7章 流域耕地生态供需平衡分析
7.1 模型构建
7.1.1 耕地“三生”功能
7.1.2 耕地生态足迹与承载力
7.1.3 耕地生产性足迹
7.1.4 耕地生活性足迹
7.1.5 耕地生态性足迹
7.1.6 耕地生态供需指数
7.2 耕地生态足迹与耕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7.2.1 耕地生态足迹
7.2.2 耕地生态承载力
7.3 耕地生态赤字与盈余分析
7.4 耕地生态供需指数分析
7.5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果
第8章 流域耕地生态外溢价值及补偿额度
8.1 耕地生态空间外溢价值及补偿主体
8.2 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差异化模型
8.3 耕地生态补偿额度及补偿标准
8.4 耕地生态补偿机制
8.4.1 耕地生态补偿标准
8.4.2 耕地生态补偿主体及责任
8.4.3 耕地生态补偿方式
8.4.4 耕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与使用
8.4.5 耕地生态补偿保障措施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