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秦、西汉、东汉、隋、唐五个大一统王朝,从大战略行为、决策者战略思想取向、战略文化本源三个维度,解码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核心要义,揭示儒、道、法、兵等不同思想流派对中国古代王朝大战略的影响。跨越千年,中国形成了以和平王道为主并富含进取活力的战略文化,始终传承着爱好和平、崇尚王道的文化基因,这为当前全球跳出“丛林法则”的强权逻辑,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书 摘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战略学界热议的一大问题是,在全球惟一超级大国美国之外,哪一个国家将最先成为世界性大国。由于作为洲际大国的规模条件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被广泛认为最具备成为21世纪新的世界性大国的条件。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全方位崛起,这一历史性问题的答案愈来愈清晰。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和秩序演变的关键积极因素。2021年4月,基辛格谈到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等议题时表示,中国数千年来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大国(Major Country),中国的复兴(Recovery)不应令人惊讶。美国将首次面对一个经济上势均力敌且拥有处理国际事务的伟大“历史技艺”的国家。本书拟从历史文化角度,对中国古代数千年间的大战略“历史技艺”进行梳理分析。尤其通过对秦、两汉、隋、唐等五个王朝案例的考察及对中华古代文化典籍的解读,来呈现大一统王朝在大战略上的行动轨迹、决策的思想脉络及文化本源图景,揭示其“曾经面对过的挑战,以及它所失去的机会”,审视它们遇到的时代机遇、展现的非凡智慧、创造的不朽功绩、留下的宝贵启示,借此深化对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思考,并投射当下,加深对当代中国大战略前景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人文学科没有本土文化资源的支撑是难以为继的。”鉴于中国作为大国已成长到新的历史阶段,国内学界比以往更有责任对当代中国外交的理念、战略、原则等领域进行系统透彻的研究,用自己的思维话语,对当代中国外交作出客观学理解读,对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中国贡献。正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多建立在西方历史文化基础上一样,中国学者也要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去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或者说,要去了解中国战略与外交实践的精神历史本源。有学者认为,“于那些需要对世界有可能透彻理解的当代中国人,尤其是致力于学习国际关系的青年学子来说,要紧的是了解一些本源的东西,如西方的文明史、扩张史、国际关系史,以及背后的基本观念和思想,……要注意西方‘精神的历史’。这种‘精神的历史’当包括西方国际关系学说的本源性思考在内。这一本源性问题,实际上是西方学说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我们看到的国际关系的各种表象,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战略思考,其实都是出于他们的‘精神历史’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