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基因和遗传
1.什么是猪的遗传改良?
2.猪的众多经济性状中,哪些性状容易选择,哪些性状不容易选择?
3.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选育重点分别是什么?
4.如何提高遗传改良的速度?
5.如何提高选择准确性?
6.猪的遗传评估需要哪些信息?
7.初生重选育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8.为了从遗传上提高母猪提供断奶仔猪数量,育种工作者应关注哪些性状的遗传改良?
9.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近交?
10.什么样的种猪是好种猪?
11.购买“长大”二元种猪时,如何有效鉴别真伪?
12.地方猪和外来瘦肉型猪在遗传改良的策略上有何不同?
13.猪的遗传缺陷和先天性畸形是一回事吗?
14.如何判断畸形是否和遗传有关?
15.猪的主要遗传缺陷有哪些?
16.什么是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的步骤有哪些?
17.什么是猪的基因编辑技术?猪的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有何不同?
18.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在猪的遗传改良中有何应用前景?
19.我国猪的遗传改良面临哪些挑战?
20.未来猪遗传改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 养:饲养管理
一、后备母猪饲喂管理
21.为什么常说后备母猪培育在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
22.后备母猪选种应关注哪些方面?
23.哪些生长阶段对后备母猪乳腺发育影响比较大?
24.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对饲养密度和采食空间有什么要求?
25.不同品种的后备母猪,发情表现是否会有不同?
26.后备母猪进入限位栏后,怎样保证自由采食?
27.使用干料槽或干湿料槽是否会使后备母猪的生长性能产生差异?
28.对后备舍的后备母猪建议一天查情一次还是两次?使用公猪气味剂配合诱情是否效果更好?
29.后备母猪初情期来得晚,大概210d才开始初情期,该如何处理?
30.怎样做才能使尽可能多的后备母猪发情?
31.使用背膘测定仪测得的背膘厚度是否可以代表母猪的体况,进而用于指导饲喂程序的制定?
32.不同品种的后备母猪,其饲喂程序一样吗?
33.为什么将初配日龄小、初配体重低作为后备母猪的选择条件?
34.后备母猪的发情次数对后面的产仔有什么影响?
35.在为后备母猪进行配种时,一般推荐的输精次数是多少次?
36.后备母猪配种体重过大,超出推荐范围有什么影响?
37.不能自留后备的猪场,怎样补充后备母猪?
38.后备母猪配种以后流产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不稳定,怎样解决?
39.对引入的后备母猪实施驯化,如果没有本场的母猪可以混养,还有其他方式吗?
40.后备母猪入群前需要实施什么样的驯化适应方案?
二、母猪饲喂管理
41.怎样应对母猪二胎综合征?
42.配怀舍的补栏区怎么设置?设置多少栏位比较合理?
43.怎样处理断奶7d内不发情的母猪?
……
第三章 管:经营管理
第四章 防:生物安全管理
第五章 治:健康防治
第六章 批次生产
附录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