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和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及进一步待解决问题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1 国际分工演变
2.1.2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3 全球价值链测度
2.2 工业化一般理论
2.2.1 工业化思想的发展
2.2.2 工业化阶段性理论
2.2.3 工业化道路的概念
2.3 全球价值链与工业化发展
2.3.1 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经济增长效应
2.3.2 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业升级效应
第3章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3.1 中国工业化发展与道路演进
3.1.1 封闭时期自力更生型工业化道路
3.1.2 转轨时期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道路
3.1.3 全面开放时期全球价值链主导型工业化道路
3.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与事实
3.2.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
3.2.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经验事实
3.3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化模式与成就
3.3.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化模式
3.3.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化成就
第4章 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4.1 贸易分工视角下的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
4.1.1 产业间贸易分工下的英美工业化道路
4.1.2 产业内贸易分工下的德日工业化复兴
4.1.3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西方后工业化道路
4.1.4 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规律及国际贸易分工作用
4.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比较
4.2.1 工业化的启动条件不同
4.2.2 工业化的驱动机制不同
4.2.3 工业化的发展成效不同
4.3 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4.3.1 产业内贸易分工下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渐消
4.3.2 经济全球化加速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发展机遇
4.3.3 对外开放与国内大市场促成中国成为重要承接地
4.3.4 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其他影响
4.4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及经验教训
4.4.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
4.4.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经验
4.4.3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教训
4.4.4 日本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 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工业化效率的影响
5.1 理论模型推导
5.1.1 模型基本假设与条件
5.1.2 消费者行为
5.1.3 生产者行为
5.1.4 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5.2 嵌入全球价值链影响中国工业化效率的实证分析
5.2.1 相关研究假设
5.2.2 计量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2.4 行业异质性分析
5.3 本章结论与启示
第6章 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工业化结构的影响
6.1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布局演变及规律
6.1.1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中间品和最终品出口情况
6.1.2 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演变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6.1.3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演变对中国工业化结构的影响动向
6.2 嵌入全球价值链影响中国工业化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6.2.1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关联效应
6.2.2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资源配置效应
6.2.3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竞争效应
6.3 嵌入全球价值链影响中国工业化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6.3.1 计量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取与说明
6.3.3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工业化速度的影响效应分析
6.3.4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工业化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中国工业化发展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工业化取得伟大成就
7.1.2 全球价值链分工促进中国工业化效率提升
7.1.3 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中国工业化结构升级
7.2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工业化发展挑战
7.2.1 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与变化
7.2.2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7.3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工业化发展建议
7.3.1 坚持融入全球价值链,以高端要素集聚融入全球创新链
7.3.2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效刺激国内市场规模
7.3.3 加强数字赋能与制度创新,推动工业化结构升级
7.3.4 重视区域一体化合作,建设面向全球的产业链集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