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业现象的个性观察
1.1 奶茶加盟到底能不能挣钱
1.2 别太替实体书店操心
1.3 临期食品店和“过气”KTV也能相当“来噻”
1.4 私域流量与调性
1.5 方便面销量回暖不关消费降级
1.6 “鸿星尔克”们如何接得住泼天富贵
1.7 国内老字号要保持奔跑,“周黑鸭”们也不能停
1.8 “代经济”和会员制的逻辑不是过手沾油
1.9 共享如果不能降成本,共享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章 警惕财富幻觉 三思而后行
2.1 去银行买理财为什么也开始亏钱了?
2.2 “低门槛高收入”的搞钱之路靠谱吗?
2.3 都是见识过气功的人,不惧“水变油”
2.4 炒鞋、炒盲盒只会“炒糊”
2.5 经济领域需要对明星光环祛魅
2.6 罗永浩能还清债并不代表其他“破产人”也可以
2.7 聊聊直播,唠唠网红
2.8 元宇宙也许是扎克伯格最好的出路,但不一定是投资者的
第三章 打开财智 校准认知
3.1 财富自由门槛不过是凡尔赛舆论幻境
3.2 通勤用时之惑不只因为钱
3.3 爱搞钱的“深圳女孩”与有点困顿的中年男人
3.4 北大毕业生进中小学,理性看待多元就业观
3.5 如何看待“彩礼贷”、互联网个人存款这类“创新”
3.6 场景消费哺育新金融故事
3.7 支付业发展船到江心,谈垄断为时过早
3.8 人工智能会影响就业吗?
3.9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第四章 资市市场生存不易 投资工具选择需谨慎
一、交易所那些事
4.1 注册制不背锅的前提是退市动真格
4.2 科创板开板只是开始:理性看待新股投资
4.3 小步实验“T+0”未尝不可
二、上市公司那些事
4.4 茅台里面挑石头
4.5 信息披露中的“临死”股东与“知音体”公告
4.6 “康美药业案”中保荐中介被重罚足以为后来者鉴
4.7 信“李鬼”,成苦主
三、公募基金那些事
4.8 基金新规破解管理费分成困局,开启投资新时代
4.9 当公募基金管理费率降为0%
4.10 基金饭圈化的背后:年轻人的理财焦虑?
4.11 如何看基金经理“上新”和公募管理费“破旧”
四、债券那些事
4.12 信用是信用债券市场的立身之本
4.13 银行间债券进柜台的“人民性”
第五章 避一些坑 识一些事
5.1 “中国平原银行”缘何入戏太深
5.2 百万医保的“套路”
5.3 灰色助贷的源头是违法征信,这个锅“爬虫”不背
5.4 植发和知识付费,能不能不依赖焦虑营销
5.5 “双11”预售,“尾款人”不要成为“债务人”
5.6 “贷贷相传”没那么简单
5.7 “手拉手”去买房
5.8 刷脸支付,靠“脸面”,更靠平台责任感
5.9 为什么各大App都想借钱给你
第六章 问现实要松弛感 向未来求上进心
6.1 直播与主播
6.2 搬家经济学
6.3 “微醺”重于酱香
6.4 微信中睡去,微信中醒来
6.5 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不过是变异的“读书无用论”
6.6 “躺平”是自嘲与矫情?
6.7 每个人的“财神”是自己
跋:每座火车站都有误点狂奔的旅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