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苏乡村产业遗产调查与研究
0.00     定价 ¥ 1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312191
  • 作      者:
    作者:刘大威//王彦辉//熊祥瑞//丁志刚|责编:张智芊//宋凯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江苏乡村产业遗产,开展全面调查与研究。首先阐述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基础调查部分,明确调查方法,对遗产进行类型划分、信息与构成统计。接着分析江苏乡村产业遗产现状分布特征,按不同区域划分,总结总体特征与驱动因素。案例解析选取农林渔牧、传统与现代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等多类案例深入剖析。构建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及等级划分,为保护利用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保护利用路径策略,包括“全区域、多层级、专题化”路径模式,基于等级划分的技术策略,以及“全域联动、多方参与”的政策机制建议。附录提供相关调查表与评价指标权重,还收录田野工作侧记。本书为江苏乡村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基本概念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3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4 研究综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工作组织与技术路线
1.4.1 工作组织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调查
2.1 调查方法策略
2.2 遗产类型划分
2.2.1 分类方式一
2.2.2 分类方式二
2.2.3 分类方式三
2.3 遗产信息统计
2.3.1 总体数量统计
2.3.2 遗产质量和使用情况统计
2.4 遗产构成统计
2.4.1 整体构成统计分析
2.4.2 类别数据分析
2.4.3 区域数据分析
第三章 江苏乡村产业遗产现状分布特征
3.1 江苏省区域划分
3.1.1 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区域划分
3.1.2 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为依据的区域划分
3.2 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遗产分布特征
3.2.1 江苏省乡村产业遗产的分布特征
3.2.2 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2.3 各地级市的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3 环太湖平原地区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3.1 基本概况
3.3.2 主要产业遗产类型
3.3.3 特征总结及其形成机制
3.4 宁镇沿江丘陵地区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4.1 基本概况
3.4.2 主要产业遗产类型
3.4.3 特征总结及其形成机制
3.5 江淮沿运河平原地区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5.1 基本概况
3.5.2 主要产业遗产类型
3.5.3 特征总结及其形成机制
3.6 通盐沿海滩涂地区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6.1 基本概况
3.6.2 主要产业遗产类型
3.6.3 特征总结及其形成机制
3.7 徐宿连淮北平原地区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特征
3.7.1 基本概况
3.7.2 主要产业遗产类型
3.7.3 特征总结及其形成机制
3.8 小结
3.8.1 江苏省乡村产业遗产分布的总体特征
3.8.2 驱动因素
第四章 江苏乡村产业遗产案例解析
4.1 案例选择
4.2 农林渔牧及辅助活动类
4.2.1 粮仓
4.2.2 蚕种场
4.3 传统制造业
4.3.1 砖瓦窑厂和石灰窑
4.3.2 酿酒工坊
4.4 现代制造业
4.4.1 棉毛纺织厂
4.4.2 水泥厂
4.5 生活服务业
4.6 与产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与水利工程
第五章 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及等级划分
5.1 乡村产业遗产价值构成与评价指标体系
5.1.1 价值构成
5.1.2 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5.2 价值评价体系指标因子权重的确立
5.2.1 专家问卷权重
5.2.2 大众问卷权重
5.3 产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等级的建立
第六章 乡村产业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策略
6.1 基于“全区域、多层级、专题化”的保护利用路径模式
6.1.1 基于全区域的保护利用路径
6.1.2 基于多层级的保护利用路径
6.1.3 基于专题化的保护利用路径
6.2 基于“等级划分模型”的保护利用技术策略
6.2.1 Ⅰ级(被列为文物/历史建筑/具有极高价值的乡村产业遗产)
6.2.2 Ⅱ级(具有多种较高价值的乡村产业遗产)
6.2.3 Ⅲ级(具有一般价值的乡村产业遗产)
6.2.4 Ⅳ级(具有较低价值的乡村产业遗产)
6.3 基于“全域联动、多方参与”的保护利用政策机制建议
6.3.1 政策导控,强化顶层设计
6.3.2 规划先行,多层面统筹兼顾
6.3.3 活态再生,构建主体明确的日常化利用路径
6.3.4 广泛宣传,创造全民参与的机制和氛围
附录
附则A 江苏省乡村产业遗产价值评估因子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则B 江苏省乡村产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权重
田野工作侧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