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乳牛学(第5版)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3525425
  • 作      者:
    编者:孙少华//李胜利|责编:张雪峰//张睿
  • 出 版 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乳牛学(第5版)》由来自全国十多所主要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生产单位的长期从事乳牛教学、科研和生产,并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授、研究员,以及来自乳牛场生产第一线的博士场长、经理和高级兽医师、正高级畜牧师等合作编写而成。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乳牛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从乳牛生产技术所需的优良品种、体型鉴定与生产性能测定、乳牛平衡育种、高效繁殖、乳牛营养代谢调控与饲料高效利用、乳牛的现代智能化饲养管理与行为学的应用、高效挤乳与鲜乳质量安全管控,以及乳牛场健康指标的监控和预警管理、种牛站建设与冻精生产、绿色生态乳牛场的建设和乳牛场信息智能化经营管理[含岗位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及各生产环节技术的数字化、标准化的精准操作[含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翔实的阐述;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乳牛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信息化智能管理经验。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有理论的前瞻性,又有牧场应用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内容新颖丰富,图文并茂,是目前非常实用的乳牛生产技术培训和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教学指导用书。 本书适用于农业院校师生、乳牛业科研人员、乳牛场技术管理人员和广大乳牛养殖者参考使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世界乳牛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乳牛业发展概况
二、世界乳牛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乳牛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 牛种及乳牛品种
第一节 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一、普通牛
二、瘤牛
三、牦牛
四、水牛
第二节 我国引进的乳牛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一、乳用型牛品种
二、乳肉兼用型牛品种
第三节 我国培育的乳用及兼用牛品种
一、中国荷斯坦牛
二、中国西门塔尔牛
三、三河牛
四、中国草原红牛
五、新疆褐牛
六、蜀宣花牛
第四节 乳用水牛品种
一、国外乳用水牛品种
二、中国水牛
第三章 乳牛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测定
第一节 乳牛及兼用牛的体型外貌特征与测定
一、乳牛体型外貌及其各部位特征
二、兼用牛的体型外貌特点
三、乳牛的体尺测量
四、乳牛的体重测定
第二节 乳牛体型线性鉴定
一、体型线性鉴定的个体条件及要求
二、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的评分标准及具体方法
三、线性评分与功能分的转换
四、计算各部位性状得分及体型外貌总分
五、乳牛等级评定
第三节 乳牛产乳性能及其评定方法
一、影响乳牛产乳性能的因素
二、产乳性能的测定与计算
三、DHI报告及其分析应用
第四章 乳牛育种
第一节 乳牛育种的基础工作
一、个体编号与标识
二、育种记录及信息统计
第二节 乳牛的选种
一、确定乳牛育种目标及改良性状
二、乳牛种用价值的遗传评定
三、种公牛、种母牛的选择
四、乳牛选种的遗传进展预估
第三节 乳牛的选配
一、选配的意义和原则
二、选配方式
三、主力种公牛(冻精)的选择
四、选配方案与计划
第四节 乳牛育种方法及杂交生产
一、乳牛品系繁育
二、乳牛杂交繁育
三、乳牛育种方案的制定
四、利用杂交繁育方式提高乳牛的养殖效益
第五节 乳牛育种的组织措施
一、制定乳业区域发展规划
二、建立全国性的协作育种机构
三、制定乳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
四、建立乳牛繁育体系
五、品种登记与良种登记
六、乳牛鉴定工作制度化
七、举办赛牛展示会
第五章 乳牛繁殖技术
第一节 繁殖技术管理目标
第二节 母牛初配年龄与发情鉴定
一、初配年龄
二、发情
三、发情鉴定
四、同期发情
五、诱发发情
第三节 母牛配种
一、适时配种
二、配种方法
第四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诊断
二、分娩与接产
第五节 胚胎移植与性别控制
一、胚胎移植
二、胚胎体外生产
三、性别控制
第六节 提高乳牛繁殖力的途径
一、影响乳牛繁殖力的因素
二、提高乳牛繁殖力的措施
第六章 乳牛营养需要与饲料供给
第一节 乳牛消化生理
一、口腔
二、咽及食管
三、胃
四、肠道
第二节 乳牛营养需要
一、水
二、干物质
三、能量
四、蛋白质
五、碳水化合物
六、脂肪
七、矿物质
八、维生素
第三节 乳牛营养代谢与调控
一、提高乳牛干物质摄入量的营养调控
二、提高乳牛饲料转化率的营养调控
三、提高乳牛乳脂率的营养调控
四、提高乳牛乳蛋白率的营养调控
五、降低乳牛碳、氮排放的营养调控
第四节 乳牛饲料的选择与利用
一、粗饲料
二、精料
三、乳牛饲料添加剂
四、全年各类饲料需要量
五、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节 饲料加工调制与贮存
一、青干草制作
二、青贮制作及品质鉴定
三、半干青贮制作
四、秸秆加工与利用
五、青绿及根菜类饲料
六、精饲料加工及贮存
第六节 乳牛日粮配合
一、乳牛饲养标准
二、日粮配合的原则及方法
三、典型日粮配方实例
第七章 乳牛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后备母牛培育目标
一、体格与体型
二、培育成本的控制
第二节 犊牛饲养管理
一、犊牛的消化特点
二、犊牛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育成牛饲养管理
一、性成熟期特点及饲养管理
二、体成熟期特点及饲养管理
第四节 青年牛饲养管理
一、青年牛的特点
二、青年牛的饲养
三、青年牛的管理
第五节 乳公牛的肉用生产
一、生产小白牛肉的犊牛饲养管理
二、肉用乳公犊的肥育饲养管理
第六节 成乳牛饲养管理
一、干奶期特点及饲养管理
二、围产期特点及饲养管理
三、泌乳盛期特点及饲养管理
四、泌乳中后期特点及饲养管理
五、乳牛应激的饲养管理
第七节 TMR饲养技术
一、TMR的分群管理
二、TMR的制作
三、TMR饲喂管理技术
四、TMR质量控制与检测
第八节 乳牛饲养管理效果评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