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架构决策(战略框架与实施指南)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9697
  • 作      者:
    作者:(美)塔努斯里·麦凯布|责编:王春华|译者:茹炳晟//姚凌云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架构,探讨其在组织中有效实施的路径。作者指出,企业架构需融合业务战略、流程与技术,以避免孤岛化、混乱及技术债务等问题。书中明确其目标读者为参与软件产品交付的各类人员,包括架构师、工程师、产品经理等。书中围绕战略目标展开,涵盖共享协同、嵌入式和可访问性、赋能与执行、前瞻性与响应性等方面,还提出四条高效企业架构的简明宣言原则。此外,介绍了评估框架与决策制定框架,助力组织评估现状、制定战略,以实现更优、更快、更经济地交付技术解决方案,提升组织效率与创新能力。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企业架构的关键概念
1.1 为什么需要企业架构
1.1.1 避免孤岛化
1.1.2 避免混乱
1.1.3 避免技术债务
1.1.4 总结效益
1.2 什么是企业架构实践
1.2.1 愿景
1.2.2 使命
1.2.3 企业架构的职能是什么
1.2.4 企业架构战略
1.2.5 企业架构赋能
1.2.6 企业架构监督
1.3 什么是典型的架构角色
1.3.1 企业架构师角色
1.3.2 解决方案架构师角色
1.3.3 应用架构师角色
1.3.4 比较典型的架构师角色
1.3.5 特定功能
1.4 组织模型
1.4.1 集中式架构
1.4.2 联邦式架构
1.4.3 混合架构
1.5 典型的架构交付物有哪些
1.5.1 架构决策交付物
1.5.2 架构模式交付物
1.5.3 能力目标架构交付物
1.5.4 应用目标架构交付物
1.6 什么是架构决策
1.6.1 概述
1.6.2 示例模板
1.7 总结
第2章 关键战略目标
2.1 概述
2.2 共享协同OKR
2.3 创建共享协同的原则
2.3.1 有异议但服从
2.3.2 命令与控制
2.3.3 共识驱动和寻求共识
2.4 嵌入式且可访问的OKR
2.5 什么是架构信息
2.5.1 架构原则
2.5.2 架构标准
2.5.3 架构框架
2.5.4 架构最佳实践
2.5.5 架构图
2.5.6 架构度量
2.5.7 架构信息驱动架构决策
2.6 赋能和执行OKR
2.6.1 架构标准的关键绩效指标
2.6.2 赋能原则
2.6.3 执行原则
2.7 前瞻性和响应性OKR
2.8 总结
第3章 共享协同
3.1 与谁达成一致
3.1.1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3.1.2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参与
3.1.3 如何扩展利益相关者参与
3.1.4 “明确参与者”如何与有效企业架构战略相关联
3.2 就“为什么”达成一致
3.2.1 推销“为什么”
3.2.2 达成优先级共识
3.2.3 “就原因达成共识”如何与有效企业架构战略相关联
3.3 就决策达成共识
3.3.1 考虑不同观点
3.3.2 在对话中培养建设性冲突
3.3.3 解决积极冲突
3.3.4 通过一致获得承诺
3.3.5 “达成决策共识”如何与有效企业架构战略相关联
3.4 案例研究
3.4.1 执行命令
3.4.2 重新审视
3.4.3 孤岛
3.4.4 无休止的争论
3.5 总结
第4章 嵌入式和可访问性
4.1 嵌入式和可访问架构中的知识管理
4.1.1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4.1.2 什么是知识管理生命周期
4.1.3 与架构信息相关的知识类型有哪些
4.1.4 知识管理的益处总结
4.2 嵌入式和可访问架构中的UI/UX设计
4.2.1 什么是UI和UX设计
4.2.2 UI和UX的好处总结
4.3 知识管理和UI/UX原则
4.3.1 创建:倡导知识共享
4.3.2 审批:集体智慧优于个人
4.3.3 分发:及时
4.3.4 分发:透明易寻
4.3.5 分发:单一事实来源
4.3.6 消费:简单且愉悦
4.3.7 消费:标记或修复
4.3.8 消费:度量以改进
4.4 嵌入式和可访问架构信息框架
4.4.1 定义
4.4.2 执行
4.4.3 挑战
4.5 案例研究
4.5.1 新的企业架构标准
4.5.2 最佳实践
4.5.3 静态制品
4.6 总结
第5章 赋能与执行
5.1 什么是企业架构标准
5.1.1 稳定性非功能需求
5.1.2 发布非功能需求
5.1.3 运营效率非功能需求
5.1.4 互操作性非功能需求
5.1.5 安全性非功能需求
5.1.6 非功能需求总结
5.1.7 架构技术标准
5.1.8 架构元模型标准
5.2 何时应该声明标准
5.3 什么是赋能
5.3.1 赋能机制的原则
5.3.2 赋能框架
5.4 执行的定义
5.4.1 执行机制的指导原则
5.4.2 执行框架的构建
5.5 案例研究
5.5.1 完全自由
5.5.2 窒息
5.5.3 报告者
5.6 总结
第6章 前瞻性与响应性
6.1 战略思维原则
6.1.1 理解正确的问题
6.1.2 启动创新
6.1.3 成为变革推动者
6.2 4C框架
6.2.1 好奇心
6.2.2 挑战
6.2.3 可信度
6.2.4 沟通
6.3 案例研究
6.3.1 云迁移
6.3.2 人工智能的拐点
6.3.3 战术负担
6.4 总结
第7章 高效企业架构的简明宣言
第8章 上下文理解优于孤立决策
8.1 架构域模型
8.1.1 什么是能力
8.1.2 能力如何适配架构领域模型
8.1.3 定义架构领域模型的考虑因素
8.2 其他上下文输入
8.3 案例研究
8.3.1 孤立的架构师
8.3.2 敏锐的架构师
8.4 总结
第9章 切实可行的方向优于过时的文档
9.1 实验的重要性
9.2 文档标准
9.3 文档即代码
9.4 案例研究
9.4.1 考古式架构师
9.4.2 雄心勃勃的架构师
9.5 总结
第10章 引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