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大事简表(截至2011年)
第1章 引言
1.1 本书缘起
1.2 对方法的总体考虑
1.3 范围
1.4 资料来源
1.5 本书结构
第2章 IASC演变为IASB
2.1 国际会计准则的起源
2.2 1987年:IASC的转折点
2.3 IASC改组
第3章 建立IASB
3.1 IASC改组为IASB时的重大变化
3.2 遴选第一批受托人
3.3 戴维·泰迪爵士当选主席
3.4 其他理事的遴选
3.5 作为一个群体的理事会
3.6 定居伦敦
3.7 2002年鲍勃·赫兹的继任者
3.8 准则咨询委员会
3.9 解释委员会:从SIC到IFRIC
3.10 技术和行政人员
3.11 筹款
3.12 受托人活动和受托人变动
第4章 国家和地区采用IFRS的第一波浪潮
4.1 欧盟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4.2 早期采用者:中国香港和南非
4.3 跟随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4.4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对IASB准则的接受
4.5 美国
4.6 日本
4.7 理事会和受托人的外联活动
4.8 IASB和国家准则制定机构
第5章 IASB制定议程:“改进、趋同、引领”
5.1 设定初始议程
5.2 基础观念
5.3 工作程序
……
第6章 金融工具:与欧洲的对抗
第7章 IASC基金会第一次章程审议:治理与应循程序的辩论
第8章 美国开始向IASB示好
第9章 IASB与欧洲的棘手关系
第10章 采用或改编:接受IFRS过程中的多样性
第11章 IASB组织日趋成熟
第12章 概念与趋同:与FASB更密切的关系
第13章 IASB挺过金融危机
第14章 为IASB的第二个十年做准备
第15章 通向统一全球准则的不确定道路
第16章 IASB和FASB急于完成趋同项目
第17章 结语
附录1 受托人、理事、咨询委员会和解释委员会委员
附录2 准则和解释
附录3 IASC/IFRS基金会2001-2011年财务数据摘要
附录4 受访者名单
附录5 来源和引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