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光致发光材料
1.2 传统光致发光材料
1.2.1 传统发光动力学
1.2.2 传统发色团
1.3 非传统发光现象的发现
1.4 非传统发光与聚集诱导发光
1.4.1 非传统发光的起源
1.4.2 非传统发光的特征
1.5 非传统发光材料概述
第2章 聚硅氧烷
2.1 概述
2.2 聚硅氧烷的种类及发光机理
2.3 局部共轭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4 具有末端修饰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5 线性聚硅氧烷的结构多样性
2.6 其他结构的聚硅氧烷
2.7 非传统发光聚硅氧烷的应用
2.7.1 传感
2.7.2 防伪和数据加密
2.7.3 生物成像
2.7.4 可视化给药和控释
2.7.5 OLED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氨酯
3.1 概述
3.2 聚氨酯材料的应用
3.2.1 涂料和胶粘剂领域
3.2.2 弹性体和泡沫领域
3.2.3 其他领域
3.3 聚氨酯发光材料
3.3.1 聚氨酯固体发光材料
3.3.2 聚氨酯液体发光材料
3.3.3 聚氨酯凝胶发光材料
第4章 生物分子
4.1 概述
4.2 生物基聚合物、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的结构
第5章 非共轭聚合物点
5.1 概述
5.2 共价交联非共轭聚合物点
第6章 非传统发光小分子
6.1 荧光小分子
6.2 磷光小分子
6.3 圆偏振发光小分子
第7章 2020—2024年间研究进展
7.1 引言
7.2 蓝光发射的深入探讨
7.3 长波长发射的调制
7.3.1 跨空间电荷转移(TSCT)
7.3.2 跨空间相互作用(TSI)
7.3.3 加热
7.4 全色发射的探索
7.4.1 聚合模式
7.4.2 微环境的改变
7.5 高效率发射
7.6 长寿命的获得
7.6.1 延迟荧光(DF)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
7.6.2 室温磷光(RTP)
7.6.3 圆偏振光(CPL)
7.7 应用
7.7.1 防伪及加密
7.7.2 传感与检测
7.7.3 裂纹检测与自愈合
7.7.4 生物分析与成像
7.7.5 照明与光电显示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