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3119682
  • 作      者:
    作者:张军|责编:赖甜//郦鸣枫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历了对农业国的工业化道路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即便早期选择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依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大量控制权下放到地方,客观上创造了后来推动经济市场化的有利条件。中国在经济市场化转型中更是解放思想,积极拥抱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不断推进制度变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增长奇迹。这一进程既充满曲折与挑战,又蕴含独特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智慧。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崛起?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改革为何选择渐进式路径而非“休克疗法”?中国为什么坚持对外开放?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历史经验的总结,更对全球发展与转型研究具有深远启示。 经济学家张军的《当代中国经济讲义》正是回应这些核心问题的集大成之作。作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标杆课程精华,本书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问题意识,带领读者穿透经济表象,深入中国发展模式的制度内核。无论是对计划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突破,抑或全球化浪潮中的适应性变革,张军教授均以严谨的经济学逻辑与鲜活的本土案例,揭示了中国经济从贫困到繁荣的内在密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本书作为一部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经济变迁史,既是经济专业师生理想的教材与参考文献,也为研究者提供系统的文献梳理与分析视角,更为普通读者打开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把握未来趋势的全景视窗。
展开
目录
第1讲
1949年后的中国经济概览
一、中国极简史
二、“李约瑟之问”与“大分流”的争论
三、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基本内容
四、计划经济时期
第2讲
苏联模式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色
一、苏联模式的形成
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计划经济模式的经济表现与后果
第3讲
农业合作化运动:理想与现实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
二、工分与激励
三、1959—1961年的农业大危机
第4讲
中国工业化的推进战略
一、与发展战略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二、“大跃进”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三、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双轨”战略与并轨
第5讲
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
一、安徽样本
二、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增长
三、中国农村的后续改革及其经济效应
第6讲
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否必然经历经济衰退
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策略为什么是渐进主义的
三、主流经济学的转轨理论
四、初始条件差异如何影响俄罗斯与中国的转轨道路
五、政治约束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式
第7讲
价格体系改革与“双轨制”
一、价格体系改革的早期思路
二、双轨价格的形成过程及运行实况
三、对价格双轨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第8讲
乡镇企业的崛起与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
一、乡镇企业的起源、发展和特征
二、乡镇企业对本土工业化的贡献
三、为什么说乡镇企业是过渡性制度安排
第9讲
国企改革、结构变化与生产率增长
一、国企改革:历程、特征事实及其与国企生产率提升的关系
二、20世纪90年代国企利润率下滑与系统性亏损的出现
三、国企改革与结构转型
第10讲
财政分权、地方竞争与经济增长
一、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改革历程与特征事实
二、分权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中国化
三、财政分权、地方竞争与经济增长
第11讲
中国的国民收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存在的争议
三、对现有核算体系的拓展延伸
第12讲
中国的经济波动与宏观管理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宏观平衡问题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通货膨胀与经济波动
三、中国的利率改革与汇率改革
第13讲
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经济
一、改革开放早期的战略转型
二、中国加入WTO及其影响
三、FDI的重要性
第14讲
工资、就业和劳动收入占比
一、中国的就业制度演变及其特征事实
二、工资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及解释
第15讲
条件收敛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
一、条件收敛假说与跨国证据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及其解释
三、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动力与改革方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