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层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实践与评估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341255
  • 作      者:
    作者:王伟红|责编:郁东敏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分层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本书围绕此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创新点,梳理相关文献。接着介绍国企混改和分层分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概念界定、理论基石、改革方式及必要性等,并对比典型国家的改革及监管模式,以上海国企分类改革实践为例进行绩效评估。然后基于分层分类视角探讨国企混改路径选择,运用DEA模型评价混改国企效率,分析异质股东协同治理对国企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深化国企混改的实践创新举措,如系统性推进混改、区分不同情况持续推进、促进混改与其他改革协同创新等。研究表明,分层分类推进国企混改具有理论先进性、实践科学性和系统性,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述评
1.3.1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
1.3.2 关于国企分层分类改革的研究
1.3.3 文献评论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创新
第2章 国企混改理论和实践
2.1 基础概念的界定
2.1.1 混合所有制经济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
2.2 理论基石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分权控制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3 国企混改方式及选择
2.3.1 引入投资者
2.3.2 资产证券化
2.3.3 员工持股
2.3.4 反向混改
2.3.5 其他路径
第3章 国企分层分类改革理论和实践
3.1 基础概念界定
3.1.1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3.1.2 国有企业分层改革
3.2 理论依据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交易费用理论
3.2.3 科斯理论
3.3 国企分层分类改革的必要性
3.3.1 公司治理问题突出
3.3.2 政企不分现象严重
3.3.3 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
3.4 典型国家的国企改革及监管模式比较
3.4.1 国外代表性国家的国企改革模式
3.4.2 中国国企改革路径
3.4.3 各国经验比较及借鉴
3.5 上海市国企分类改革实践及绩效评估
3.5.1 竞争类国企——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为例
3.5.2 功能保障类国企——以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为例
3.5.3 公共服务类国企——以上海浦发银行为例
3.5.4 混合储备类国企——以太平洋保险集团为例
第4章 基于分层分类的国企混改路径选择
4.1 不同功能特征下的国企混改路径选择
4.1.1 基于功能特征实施混改的科学性
4.1.2 国有企业的不同功能特征
4.1.3 基于功能特征的国企混改路径
4.2 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下的国企混改路径选择
4.2.1 实施分级混改的科学性
4.2.2 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不同特征
4.2.3 基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国企混改路径
4.3 不同管理层级下的国企混改路径选择
4.3.1 集团公司实施混改的意义
4.3.2 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混改模式
4.3.3 基于管理层级的国企混改路径
第5章 基于DEA的混改国企效率评价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模型选择
5.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公司治理效率评价
5.2.1 测算指标
5.2.2 总体评价
5.2.3 分层分类视角下公司治理效率的异质性分析
5.2.4 典型混改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分析
5.3 投资效率评价
5.3.1 测算指标选择
5.3.2 总体评价
5.3.3 分层分类视角下投资效率的异质性分析
5.3.4 典型混改企业的投资效率分析
第6章 分层分类视角下异质股东协同治理与国企治理效率提升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异质股东对国企治理效率的影响
6.2.2 非国有股东参与对不同行政级别国企治理效率的影响
6.2.3 非国有股东参与对不同功能分类下国企治理效率的影响
6.2.4 非国有股东参与对不同管理层级国企治理效率的影响
6.3 样本说明、模型构建及变量设定
6.3.1 样本和数据来源
6.3.2 模型构建
6.3.3 变量设定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多元回归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4.4 PSM-DID检验
6.4.5 机制检验
6.4.6 拓展性分析
6.5 结论和启示
第7章 分层分类背景下深化国企混改的实践创新
7.1 系统性推进混改,科学匹配混改模式
7.1.1 混改企业层级的战略选择
7.1.2 基于企业功能定位的股权结构差异化设计
7.1.3 根据企业特点适配选择混改路径
7.1.4 明确非国有资本进退机制
7.2 区分“已经混改”与“适宜混改”,持续推进混改
7.2.1 已混改企业深化“二次混改”
7.2.2 未混改企业实施梯度混改
7.3 混改与其他改革协同创新机制
7.3.1 混改与科改示范行动和双百行动联动
7.3.2 新基建赋能混改模式升级
7.3.3 军工领域混改专项突破
7.3.4 能源行业混改纵深推进
7.3.5 产业链重构驱动分层分类改革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8.1.2 分层分类改革具备理论必要性和实践可行性
8.1.3 分层分类推进国企混改具备实践科学性
8.1.4 国企分层分类混改的实践推进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特征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