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应该是怎样?男性也可以是这样!中国男性气概研究学者、性别研究中坚力量宋耕教授的代表作品首度引进,破除传统刻板印象,呈现男性气概的多重面相。文弱书生,何以代表古代中国男性?“才子佳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性别观念?学者宋耕从文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深度解读迥异于西方的前现代中国男性气概,详细剖析区别于传统阳刚男性气质的“才子”形象。
★揭示权力结构与男性气概的张力,探究古代中国男性的身体审美。从屈原到辛弃疾,为何古代爱国诗人常自比女性来表达政治理念?吟诗作赋的“才子”与治国理政的“君子”,有着怎样的共性和差异?古老的“阴阳”学说,如何深刻影响古代中国的男性气概?女性化的男性身体审美,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传统?为何在历代小说戏曲中普遍存在?
★从性别视角关注男性气概,犀利解读名著中的男性人物。体弱多病的张生,何以击败对手收获爱情?多愁善感的贾宝玉,为何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代表?人称“浪子”的燕青,面对李师师示好,如何做到心无波澜?弥留之际的宋江,为何放心不下忠心耿耿的李逵?耳熟能详的文学形象背后,隐藏着来自性别文化的秘密。
★知名学者李欧梵、雷金庆、黄克武诚挚推荐!“中国式男性气概的‘文弱’外表,不过只是皮相之见,内在质地实则深蕴着千丝万缕的细微文化差异和韧劲文化张力,其研究之于性别研究和中国研究而言,皆可谓独具‘凿空之功’。”
在前现代中国,活跃着被称为“文弱书生”的男性群体,却少有人从性别文化视角去关注他们。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内部存在怎样的张力,所呈现出的男性气概又会是怎样的面貌?种种谜团,等待研究者前来解答。
长期从事中国男性研究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宋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代经典文学文本和历史叙事的分析,聚焦传统文化中以“才子”为代表的文弱书生,考察男性气概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建构。在前现代中国,社会性别话语更多以权力而非生理性别为基础,以“才子”为代表的文弱书生,可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本书通过讲述城市居民的欲望、幻想、需求和品味,生动呈现前现代中国的男性群体,启发读者对男性气概内涵的理解。
简体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作为文化话语的“文弱书生”
第二章 从屈原到张生:雌柔“士”的谱系流变
第三章 文本性、仪式与“驯柔身体”
第四章 才子对君子:反讽、颠覆与遏制
第五章 唇红齿白、面如冠玉:同性情爱与男性身体
第六章 同性社交渴望:英雄气概、厌女表现与男性间纽带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