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学教师心理导航(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与实践)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20337
  • 作      者:
    作者:宋国萍|责编:张煦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作者简介
  宋国萍,女,医学博士,应用心理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EAPA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EOA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员工与组织心理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基因与健康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安医学会创伤心理应激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职业健康心理学、职业工效学、工作心理学。出版过著作8部,如《职业健康心理学》《打造健康组织一组织心理分析》《组织中的正念:基础、研究与应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愿《中学教师心理导航: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与实践》成为一扇窗,让更多人看见教师心灵世界的星芒与尘埃;
  愿它化作一把钥匙,开启教育系统中关于“人”的觉醒。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幸福感对于教育质量的基石作用时,教育的活力和创新或许将得到真正的激发。
  《中学教师心理导航: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与实践》全方位、深层次地聚焦于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这一核心主题,以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石,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研究方法、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提升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作者基于行动研究与参与式方法开展工作,整合了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及其家长等多个视角,邀请教师们全程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问题的收集和理解、数据收集、分析及方案设计,乃至最终成果的讨论和应用等,主张通过教师的广泛参与、同伴帮助、组织支持,共同构建和落地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促进,让幸福从“被动给予”转向“主动生长”。
  此外,《中学教师心理导航: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与实践》还深入探讨了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政策环境与实践路径,并提出学校帮助计划(School Assistance Program,SAP)的整合方案。该书对于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政策制定者、职业健康心理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从业者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教师是太阳底下光辉的职业。
  ——夸美纽斯
  
  ★“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学教师心理导航: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与实践》:
  2.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的推广
  随着对每个学生差异化需求的认识加深,个性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教育机构和教师被鼓励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学习风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3.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职业生涯路径的多样化,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正逐步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鼓励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4.强调创新和创业教育
  面对全球经济竞争和技术革命,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中国教育系统正逐步增强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高效问题解决技巧以及自主创业的能力。
  5.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中国正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多样化的在线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教育方式的持续创新。
  6.国际视野的培养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日益重要,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中国教育正不断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积极鼓励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国际视野,并具备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能力。
  这些观念的更新不仅反映在政策宣传上,也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和家庭教育中得到体现。最近“心智生产力”的提出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中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转变过程中存在挑战和阻力,但整体趋势显示出中国教育正逐步走向更加开放、灵活和多元的方向,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教育。
  (四)社会竞争与教育压力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加剧了中学生及其家长所面临的教育竞争压力。为了在高考和未来的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许多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健康、幸福感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深切关注与热烈讨论。
  中国的社会竞争与教育压力是紧密相关的,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和教育体系中的一些核心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竞争愈发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职场上,也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特别是对学生和家庭而言。
  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更激烈的竞争。随着人口众多和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竞争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显现,甚至延伸到了人园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上,还包括了未来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高薪酬和社会地位方面。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体系因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备受批评,这种应试教育文化导致学生自幼便承受沉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优异的考试成绩是进入更高教育水平、获得更好就业机会的关键。高考在中国被视为决定个人未来的关键节点。考生在这场全国瞩目的竞争中奋力一搏,时常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和心理负担。众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寄予厚望,期盼他们能取得佳绩,享受顶尖教育资源。这种期望往往转化为对孩子的额外压力。教育被视作改写人生轨迹、提升个人地位的关键阶梯。在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成绩和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机会。
  为了缓解教育压力,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鼓励学校减少应试教育的做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体育、艺术和社会实践能力;改革高考和大学录取制度,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公众对教育压力的认识,鼓励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情感和心理支持给学生;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等。例如,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改革旨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总体来说,近30年来,中国中学教育领域经历了显著的变迁,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显著增加、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以及对国际化教育的日益追求。例如,根据教育部数据,截止2023年末,我国普通高中学校数达到1.54万所,专任教师数量达到221.4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8%。这些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中学教育的面貌和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中学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职业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教育资源的丰富,极大地改善了中学的教学条件,使得教师们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诸如多媒体教室、在线教学平台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源,这些创新工具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参考。教育资源的增加也意味着专业发展机会增多,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育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例如,某中学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典型案例,不仅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还强调了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教师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紧跟学科发展步伐。这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观念的更新也促进了角色定位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这种角色定位的变化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化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例如,教师参与学校决策、课程开发等活动的机会大幅增加,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关注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一节 主观动因
一、对县级中学教师访谈结果的思考
二、EAPs在学校的探索
第二节 客观原因
一、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变迁
二、教师职业压力增加
第三节 对职业幸福感越来越关注
一、《2023年心理学领域11大新兴趋势》对我们的启发
二、职业幸福感定义的发展
三、APA对职业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的定义
小结
 
第二章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相关理论
第一节 幸福感的起源:积极心理学兴起
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
二、投入(Engagement)
三、关系(Relationships)
四、意义(Meaning)
五、成就(Accomplishment)
第二节 幸福感与组织:社会交换理论
第三节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第四节 幸福感的增益:双因素理论
第五节 幸福感的动力:自我决定理论
小结
 
第三章 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文献法
一、定义
二、文献法的作用
三、文献法的实施步骤
四、应用
第三节 访谈法
一、定义
二、访谈的类型和实施
三、访谈的分析
四、访谈法的作用
五、应用
第四节 问卷调查
一、定义
二、设计问卷
三、问卷的发放和数据处理
四、优势与局限
五、应用
第五节 案例分析法
一、定义
二、实施步骤
三、案例分析法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法的应用
第六节 日记法
一、定义
二、实施
三、日记法的优缺点
……
 
第四章 什么样的教师在职业中拥有幸福?
第五章 是什么在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六章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七章 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整体方案——学校帮助计划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