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3374
  • 作      者:
    编者:李林//许光洪//万晓榆|责编:孟锐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把对重庆数字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建立在现代经济学及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新成果之上,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理论”“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径”“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践”“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议”四篇组成。基于现代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参照基准和分析工具,剖析重庆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给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回答,提出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依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之内容,读者可以回顾近年来重庆数字经济加速前行的轨迹,体会数字经济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领悟数字经济(学)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推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篇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理论
  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的技术能力阶段性跃迁研究
  李林 杨承川 何建洪
  全球经济、科技的不同步发展使追赶与超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1],若从一个较长时间视域看,后发企业依托低成本、低风险以及高灵活性等后发优势实现对行业内领先企业技术赶超是较为普遍的现象[2,3]。从微观的技术追赶历程上看,技术赶超往往会经历战略与资源准备、快速追赶和超越三个阶段[4]。在超越阶段,后发企业的技术接近国际前沿,但其后发优势边际收益与技术差距收敛速度显著下降,技术赶超陷入瓶颈期[5]。为探索突破这种瓶颈的可能路径,有研究发现当超越发生在主导设计不成熟、技术发展轨迹存在高不确定性的产业领域(如先进制造业)时[6],追赶企业更能借助技术能力的阶段性跨越实现对行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赶超[7]。中国高铁、海康威视、华为等先进制造企业也正是由于抓住了非线性产业技术迭代中出现的机会窗口[8],充分应用技术不连续性和制度型市场的交互驱动,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来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9],跳出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技术追赶陷阱”[10]。
  事实上,许多研究都注意到了先进制造业可能是技术超越情境下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优选择[7]。这些研究还发现先进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存在跃升现象,同时指出这种能力跃升可能是企业实现市场突围和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推手,是其提前布局高梯级技术、创造赶超路径的关键条件[11]。对于技术能力跃升究竟能否助力先进制造企业打破技术赶超瓶颈,多数研究给出了正面的解答[11,12]。而对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跃升中是否存在潜在的结构化演变,以及哪些因素构成了制约或促进这种潜在的结构化演变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结论,均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此,本文拟构建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跃升中的层次化结构,探索技术能力在不同层次间转换或跃升的潜在路径以及相应的前提条件,以期构建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能力演化路径的基本模式。在内容安排中,本文*先选择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工)作为纵向单案例分析的子样本,追溯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完整过程并由此总结出其技术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各阶段中企业技术能力在生产、投资以及创新三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其次设想我国先进制造业中企业的技术能力可能经历类似的阶段性跃升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跃升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探讨企业内生要素与外在条件的交互作用推动技术赶超的可能性;*后推断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技术能力跃升的情境条件与路径选择,为企业与政府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和引导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建议。
  1.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能力跃升的基本框架
  1.1 技术能力跃升的阶段性
  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跃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如何通过自身技术要素在各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识别其所处的技术能力阶段是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内容[12]。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在生产、投资和创新三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将其依次划分为经验学习、探索研究以及自主研发三个阶段[13],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跨越的过程即为企业的技术能力跃升[14]。也有学者总结中国高铁技术追赶历程的经验,将其技术能力分为以*立研发为主的试验性探索阶段、自主创新导向的技术引进阶段、正向设计能力形成阶段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高铁标准的建设阶段[15]。但是这种划分方式仅以中国高铁的发展轨迹为讨论对象,对整个先进制造业技术能力跃升的解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加之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同企业所处的技术能力阶段具有较大差异,将这种差异性纳入数理模型中进行具体与分类讨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于是本文在梳理近年来后发企业技术能力演进文献的基础上,拟选择适宜的案例企业,深度剖析其技术赶超历程并由此归纳出企业技术能力跃升的各个阶段,这为探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跃升机制与路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
  1.2 技术能力跃升的主要路径
  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性跨越即为技术能力跃升[16],实现技术能力跃升的过程及其外在表现即为企业技术能力的跃升路径[17]。对于企业技术能力跃升路径的探讨,大部分研究发现主要有路径跟随、路径跳跃和路径创造三种类型[18]。跟随式路径是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早期阶段的主要选择,企业利用后发优势沿着领先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轨道可快速缩短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19];适宜的跳跃式路径选择可帮助后发企业突破领先企业的技术壁垒[20],跨越“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技术追赶陷阱”[21];当后发企业技术资源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创造式的技术能力跃升路径选择将是其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举措[22]。以上三种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归纳了企业技术能力跃升的进程与发展规律,也为本文探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跃升的路径提供了启示。我们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数据与现有理论成果构建适宜的数理模型并进行模型仿真,探索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在不同技术能力阶段的*优路径选择。
  1.3 技术能力跃升的情境条件
  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的能力跃升受多重因素的影响[23],且有着复杂的情境条件支撑。具体来说,包括企业持续的资源要素积累、生产规模与研发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环境等[24,25],这些要素积累与跃升主要体现在生产、投资和创新三个维度之中[26]。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强的技术依赖性,而技术能力的跃升离不开资源要素的不断积累与外在环境的适度刺激。本文拟将这些复杂的情境因素适度简化并借助数理模型探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实现技术能力跃升,以及这些情境条件的影响在企业处于不同能力阶段时是否存在差异。
  综合以上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技术能力跃升阶段性、主要路径,以及情境条件,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框架结构图。技术能力跃升的阶段性构成了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主要约束及路径;技术能力跃升路径提示了技术赶超的可能手段与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策略选择;技术能力跃升情境构成了技术赶超的具体前提,给出了企业基于长期战略的目标取向。
  图1 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能力跃升的基本框架
  2.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前述关于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历程与技术能力特征阶段性演化的相关理论分析,探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特征与阶段划分,以及企业技术能力阶段性跃升过程的外在表现与内生影响因素,该研究内容涉及的情境新颖生动、解决的问题纵向深入、探讨的构念难以界定,因此选择案例研究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具体来说,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性变化与跃升机制,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特征进行识别,然而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特征会随着企业技术赶超过程的推进而动态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生动而具象的案例呈现来回溯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轨迹,进而归纳总结出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特征的基本理论体系。案例研究可以识别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特征,并在某种程度上刻画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性跃升,但这种技术能力跃升是一系列复杂而动态的演化过程,处于不同技术能力阶段的企业会有差异化的外在表现并受到多重因素的促进或抑制,仅仅依靠案例分析与归纳总结不能很好地体现这种差异化特征与动态的过程,因此选择适宜的模型进行深入、定量的分析可以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可强化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
  2.1 探索性纵向单案例分析法
  探索性纵向单案例分析法*适于尚未被充分理解的现象,以及“情景化、生动的描述、动态的建构和人的价值观”对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情况[27]。探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过程中能力跃升的阶段性特征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该部分涉及的研究现象新颖*特、需要的数据资料纷繁驳杂、研究的内容纵向深入,因此选择探索性纵向单案例分析法识别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各个阶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先,我国先进制造企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成长环境复杂等特征均导致其技术能力成长轨迹与其他企业存在差异,也造成现有研究对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形成完整理论脉络的研究现状,而探索性案例研究作为构建理论体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本文在新涌现的事实基础上结合已有理论进行命题的提炼与归纳;其次,分析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特征与阶段划分需要收集大量的支撑性数据材料,并需要对这些数据材料进行细致的数据编码与归纳整理,采取多案例研究方法将导致工作量巨大且增加理论梳理的难度,因此选择单案例研究法对单个企业的技术赶超轨迹进行回溯并识别其技术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后,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技术赶超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在时间维度上层层深入,这也要求对研究方法的选择需满足在时间序列上纵深推进的条件,纵向的案例研究有助于帮助研究者对案例企业进行纵深、细致化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本文对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特征识别与阶段划分的研究需求。
  2.2 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采用探索性纵向单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探讨企业技术能力跃升的外在表现与内生条件,并尝试以此来打开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跃升机制与路径选择的“黑箱”。隐马尔可夫模型起源于一般的马尔可夫链,是一种由描述隐含状态转移的马尔可夫链和描述隐含状态与观测状态间关系的一般随机过程构成的双重随机过程,该模型适用于当研究对象的状态不易观察而只能通过这些状态的概率函数对该状态进行反向推演的情境。如前所述,企业技术能力可能存在经验学习、搜索研究和自主研发三个阶段,但这些可能的技术能力的层级阶段不能被直接观测、识别和界定,只能根据企业在生产绩效、投资能力与创新结果等可观测因素方面的表现来进行推测,这一特点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相适应,它能够发掘那些难以刻画的状态与可具象化描述的维度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并通过这些关系反向推演出隐含状态之间的转换与演化[28]。由此可以看出,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应用场景与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高度契合,通过构建隐马尔可夫模型来探究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阶段性跃升的外在表现与内生机制,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与现实可操作性。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篇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理论
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赶超中的技术能力阶段性跃迁研究 3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22
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44
我国智能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研究 58
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72
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 85
国家治理中大数据智能化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 102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多元共治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多参数影响的演化博弈视角 113
基于微分博弈的数据开放策略及合作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127
第2篇 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141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143
协同推进重庆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145
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激活新要素活力 147
抓大数据促智能化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149
抢抓战略机遇协同打造数字双城经济圈 151
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集群发展 153
持续提升重庆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 156
把握好大数据智能化这个科技创新的主方向 158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端研发平台 160
第3篇 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践
重庆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165
“十四五”时期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81
推动重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200
善用互联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优化和方式完善研究 232
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议 251
第4篇 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议
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协同打造成渝地区“数字”双城经济圈 267
加快推动重庆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四点建议 273
重庆市“智能 + 技能”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279
重庆市中小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2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