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范寿康摘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以来,关于这个文本在中国的摘译和出版就从未中断过。1997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就《序言》的原理、方法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阐释。此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讨论全面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关问题上所强调的原理和方法,其实都和《序言》的内容直接相关。可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序言》始终“在场”。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通过《序言》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进而深入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进而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特推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一书。
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在结构上聚焦经济问题和唯物史观的本质关联,直接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入手,通过系统呈现马克思在《序言》写作之前的问题导向、理论脉络和文献基础,力争使哲学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创立能够在同一个逻辑线索上展示出来。同时,全书在重点上聚焦唯物史观本身,围绕理论内涵、原理方法和现实转化这三个方面展开,既力求细化梳理和论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力求阐明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基本进程、主要经验和实践效用,争取达到原文与原理、理论与现实结合论证的目的。此外,在写作过程中,本书大量使用了平实易懂的生活语言,避免生硬晦涩的学术语言,力争使读者通过这部导读能够感受到一个鲜活具体的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有力之处。本书的出版,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以及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第一章 《序言》阐明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
的经过 / 001
一、遭遇“物质利益难题” / 002
二、与恩格斯的相向而行 / 009
三、对国民经济学家的失望与批判 / 013
四、清算哲学信仰,创立唯物史观 / 018
五、共产主义运动的世界历史性 / 044
第二章 《序言》阐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
总结果 / 051
一、静:社会结构理论 / 052
二、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 066
三、势:社会形态理论 / 077
四、评:社会评价理论 / 085
00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
第三章 《序言》为洞察社会运行和历史发展提供了
显微镜和望远镜 / 089
一、系统把握社会存在的基本面和大结构 / 090
二、科学认识社会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 096
三、深入洞察人类历史的前进性和阶段性 / 099
四、统筹推进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 103
第四章 《序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107
一、根据社会基本矛盾,把握社会基本面貌 / 109
二、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的中心任务 / 137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153
四、坚定历史必由之路,全面推进民族复兴 / 162
附 录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170
后 记 /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