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所选书目,既包含经典现象学研究论著的翻译,也有当今最活跃的现象学专家的代表著作,体现了世界范围内现象学研究的新进展,开篇明晰故事及其构成要素,阐释语言交流在叙述与理解中的作用。继而剖析外在世界中何用之物的特性、感知及世界的整体呈现。随后深入到故事维度,从他人故事、本己故事多个角度,揭示人在故事中的纠缠存在,并探讨故事与时间、行动、心灵的关联,以及故事的证实与意义,为理解人与物的存在提供全新视角。
欧几里得空间与何用之物——作为几何学基本结构的刚性何用之物——作为刚性系统的外在世界
现在,我们将在我们思考中出现的构造物与看起来相应的几何学结构联系起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首先局限在视觉构造物上,局限在多彩世界中出现的构造物上,并暂时将在“触摸”中出现的构造物搁置一旁,而就它们也已经是在多彩世界中最初的东西而言,我们当然要考虑这些构造物,它们如同我们尝试详细解释的那样构成基础。
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将一个被认为充满质料的物体与一个可以将物体纳入到自身中的空间区别开。与之相反,人们将一个数学物体理解为空间,一个质料物体所占据的空间。人们在物体那里或者从物体出发区分面、线、点。
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构造物与几何学构造物的结合点在于何用之物,以及何用之物看起来处于其中的虚空。
借助刚性何用之物,我们似乎接近几何体、点、线、面等构造物,如同数学家所着眼的构造物。在刚性何用之物那里,我们可以越过表面到达面,再从那里出发来到平面。在面上会出现的是线和图形,尽管最初更像是装饰花纹,它们也可以将面的一部分与剩下部分分开,而在线的交会处看起来出现某些类似点的东西。
所有这一切都能够或多或少清楚出现,但看起来只能在与刚性物体的连接中清楚出现。
这些构造物似乎无法清楚出现在我们与物体之间的虚空中,只有在几何体只能出现在这个虚空中的意义上,像点、线这些构造物的出现才会需要虚空。
如果这些数学构造物,或者首先根据传统说法,我们可以说它们的感性相应物要尽最大可能清楚出现,那么就必须具备我们在何用之物及其质料的清楚被给予性中所详细论述的种种前提。我们无法在暮色或者黑暗中面对何用之物,因为那时候面、线、图形等现象都模糊、消失了。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个现象,我们也无法从透明或者发光的何用之物或物体出发。即使是在这些东西那里,在此所涉及的现象也很难把握。我们还得从刚性何用之物出发——刚性也必须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如果刚性物体的部分位置在我们眼里发生了变化,那我们以此失去了直观中的几何学对象,或者几何学相应物的对象。如果我们在一个铅块上开始去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线和图形,要么我们已经找到了相应的斑纹,要么我们自己刻划或者画上去,并且如果铅块现在开始熔化,那么表面、线和图形都随之消融,而我们所研究的构造物也会随之消融。至少在论证或者研究期间,刚性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正如它不会变成液体那样,一切并没有摇摇欲坠,它也不会扩展或者收缩。
但如果我们要研究那些与几何学构造物相称的构造物,物体也必须得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像一个陀螺那样在我们眼前运动,那么这就使得研究变得更加困难或不可能;但我们的身体,刚性的身体,看起来也必须在与物体的关系中具有一定的静止位置。如果我们坐在快速转动的转椅上,也会使得研究变得困难或不可能。
在黑暗中也会出现使我们想起数学构造物的构造物。在黑暗中的火花可以比作数学的点,闪电会使得线突然闪亮一下,但我们似乎无法在黑暗中找到一个与物体表面或者平面相应的构造物——黑暗没有表面。我们也很难确定,在黑暗中的发光点,或者在黑暗中的闪电或类似的图形,是否在我们远处出现,或者换句话说,是否在我们与之相分隔而穿过的虚空中出现。就像这些在黑暗中的光现象和面没有关系一样,它们也和物体无关。我们也可以将星空的构造物一起纳入到这个观察中。星星看起来在天空中排列成图形。在这过程中,在我们与星星之间看起来出现了一段距离。与黑暗的背景相比,出现的图形显得分外突出,但这个背景并没有像在我们所处教堂的穹顶那样作为面而出现;与这些在刚性物体上近距离出现的构造物不同,在此似乎始终涉及意义模糊、难以把握的构造物,它们或许只有通过重新解释,解释为像在多彩何用之物那里所清楚出现的构造物,才能获得一定的支撑。
我们现在再次转向被清楚给予的、在虚空中出现的多彩何用之物,并尝试捉住能够在这里出现或者可以得到出现的种种空间确定性,以便之后将它们与几何学所出自的构造物相联系。三维性首先是随着刚性物体或物而被给予的。它是直接被给予的,至少就这个物体的每一块或者每个部分都具有、保持其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的固定位置来说。这种三维性的出现看起来也没受到所谓透视缩减的干扰。物体就像它出现的样子那样,面对透视缩减保持自身,并通过它的结构、通过它的年龄或者通过它的持续时间来抵抗缩减现象。这种缩减被不断修正。我们将这种现象与此联系起来,即物体是作为伴随其故事、伴随其年龄的何用之物,并根据其种种确定性而独立于它“当下的”显现方式,基于它的故事而始终保持同一,无论它距离我们近或远,无论它是清楚或不清楚地被给予我们。
译者序 / 001
导 言 / 001
第一章 故事以及在其中出现的东西——在故事中的纠缠者——在故事中的何用之物——在外在世界中的何用之物 / 003
第二章 论通过语言的交流——叙述与理解 / 008
第一部分 外在世界中的何用之物及其感知 / 011
第一章 何用之物的确定性——何用之物的出自物,质料 / 013
第二章 何用之物的视域 / 016
第三章 质料最初出现在什么关联中——锯、钻、锤 / 023
第四章 在多彩世界中的何用之物——虚空——可见的和被触摸到的何用之物的统一 / 029
第五章 何用之物和其他物 / 037
第六章 作为整体的外在世界如何出现——其他人、动物和植物的出现 / 039
第七章 欧几里德空间与何用之物——作为几何学基本结构的刚性何用之物——作为刚性系统的外在世界 / 053
第八章 个体和属——关于何用之物的属——动物界中的属——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属 / 065
第九章 普遍命题 / 079
第十章 论所谓的感知及其变异——感性质性——图像表象——所谓的感知变异 / 083
第二部分 纠缠在故事之中 / 095
第一章 故事与对象——探究故事并不是对象研究——作为他人故事、本己故事、我们故事的故事 / 097
第二章 被叙述的他人故事,它的种种维度和视域——我们在被叙述故事中的参与 / 101
第三章 一睹我们的方法——不是一个本质研究 / 108
第四章 故事与图像(表象)——故事与插画的关系 / 110
第五章 概述故事所属的一些关联 / 114
第六章 故事代表着人 / 117
第七章 叙述与听——故事如何在叙述与听中延续 / 121
第八章 故事的熟悉——对于故事出现的提示语 / 127
第九章 对叙述和听的新尝试 / 133
第十章 本己纠缠——不同于他人纠缠——他人故事如何能变成本己故事——人之存在何以在故事之中的纠缠存在里穷尽 / 136
第十一章 本己纠缠(延续)——本己故事的特征——没有故事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移出——在本己纠缠者的故事中的关联——在故事中的生长方向 / 143
第十二章 如同只能通过故事来理解人类那样,来理解动物和植物——个体之间的鸿沟以及鸿沟上的桥 / 151
第十三章 故事与时间 / 158
第十四章 心灵论及其与我们研究的关系——在故事之中的纠缠存在与对故事的认识——清醒故事、梦故事、醉意故事、精神错乱故事、巫术故事 / 165
第十五章 在故事之中的纠缠存在与行动——因果关系和自由 / 179
第十六章 对故事之外是否会有什么的问题概况 / 185
第十七章 我们的思考与现象学家研究之间的关系概况——事态与故事——命题与故事 / 191
第十八章 证实学说——故事如何被证实——论自身被给予性——作为寓言的故事——故事与事件 / 204
第十九章 我们和我——在世俗世界史中的我们——在宗教世界史中的我们 /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