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巧女姜艳华自传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49745
  • 作      者:
    作者:姜艳华|责编:徐玉霞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作者简介
  姜艳华,汉族,字昊月
  1954年5月18日出生于河北秦皇岛
  获“中华巧女”荣誉称号
  剪纸艺术家
  大型剪纸画创始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乡村工匠名师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秦皇岛市剪纸学会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姜艳华的这部自传,全面客观地描述了她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探索之路。有境界,有情怀,读后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毋庸置疑,这部自传已经远远超出了姜艳华个人的成就。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她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的艰辛历程,表达了她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敬畏,从而印证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征程中艰辛跋涉,真实记录了一个实践者、参与者、创新者坚实的脚印。
  这部书,无论是从中国剪纸艺术层面,还是从姜艳华艺术人生层面,都会给人以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巧女姜艳华自传》:
  “妈,没事的,你衣服不也全湿了吗?咱娘俩衣服全湿了,你怕不?”我调皮地反问妈妈。
  “我没事的,我是大人。”妈妈说。
  “妈妈不怕,我就不怕,只要妈妈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我说。妈妈伸出手,搂住我,然后又摸着我湿漉漉的头发说:“我闺女是好样的!”
  我每天跟着妈妈,心里感觉踏实,比自己守在家里时战战兢兢的要好。但妈妈知道,我年龄太小,在野地里干一天活儿时间很长,太不容易了,可又有啥法子呢!有时我困了、累了,妈妈就用她的衣服给我盖在身上,让我在地头或大树下睡觉休息一下。在野外睡觉,有时我身上出汗,就会起大包,妈妈说那是出汗受风起的风包。那种风包可痒痒了,我总忍不住用手去挠,挠破了,总有那些坏虫子趁我不注意去舔食破皮处渗出的黏液,然后又会红肿甚至流脓。记得我小时候身上总有伤,妈妈说我落下了“皮肉不合”的病根,她见我满身是伤,每天晚上睡不好觉的样子让人可心疼了。
  我六岁那年,妈妈说想让我去上学,我可高兴了!一天晚上,妈妈带我去小学老师家。老师是我们本村人,妈妈向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我的情况,得到了老师的同情:她说:“二姐,艳华跟着你每天下地干活太不容易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她的,让艳华上学吧。”就这样,我上了小学。
  在学校里,我认真听老师讲课,努力学习,把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回到家,我主动让父亲给我检查作业。
  那时,我听懂了母亲和老师说的话,我不到上学的年龄,妈妈恳求老师照顾我,担心我在野地里受罪才让我上学,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有一种搞不清楚的东西压在我心里,为什么我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呢?我的父母为什么和邻居的叔叔婶婶们也不一样呢?关于这个问题想问父母,可从来也没问过。
  时间过得好快呀,转眼间我上小学二年级了。班里也有和我一样家庭出身的同学,慢慢地,我才明白了和小伙伴们不一样的是我的家庭出身——成分高,而其他大多数同学是贫下中农出身。我表面上性格开朗,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但家里人和外人谁也不知道,因为成分高我内心有多苦,有多重的思想压力呀!当后来懂得了自己出身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时,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想起了那些总也搞不明白的点点滴滴,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明白了自己和小伙伴们不一样的原因,理解了父母和别人家大人的不同之处。
  明白了这些,我就更懂得了说话要注意,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尽量少说。一旦说错了话就会给父母添麻烦,同时也担心同学们会用歧视的眼光看我,更担心同学们不理我。所以,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每天穿着整齐,干干净净地上学去,到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小心翼翼地和同学们处好关系。
  我们学校冬季需要生炉子取暖,生炉子需要的柴火由老师带学生自己去山上拾。学校把每周五定为劳动课。到取暖季,每周的周五,全体同学都要去山上拾柴。要强的我每次上山拾来的柴火都比其他同学多。
  因为我劳动表现好,班主任选我为班里的劳动委员,又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好,班主任又选我为学习小组长并颁给了我“一道杠”袖标。平时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自己非常高兴,我认为同学们也一定会因此喜欢我,高看我,会让我融入他们的集体里,我一定要把这荣誉告诉爸爸妈妈。放学哨子响起,我迅速整理书包,老师宣布放学,我背起书包冲出教室,飞快地往家跑。当我跑到校门外的T坡时,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大地主”。我收住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喊的。那时,我刚七岁,至于我家什么成分还没太弄懂,只是知道我家成分高。所以,我大声地回怼他说:“我家不是地主。”
  “大地主,你家就是大地主!”那位同学又大喊了一声。
  我的心怦怦跳起,我的脸陡然滚烫,我张了张嘴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浑身有点发软,心想我家可能真的是地主!我平时积极努力,生怕有人说我家成分高,没想到今天同学却高声喊出了我家是大地主。瞬间,我的尊严荡然无存!那年代,孩子们虽不甚明了,但都知道家庭出身不好就要被歧视,就是没面子,就是低人一等。当时,那句扎心的话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和往常一样约了几个小伙伴合伙推碾子。因为我们放学早,大人们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呢,所以我们经常帮助大人在家里做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夏天放学回来后,我们一块儿给家里的猪、兔子等挖菜、割草;冬天小伙伴们合伙一起推碾子碾玉米面。石头碾子沉啊,我们需要团结起来一起用力推才能碾好玉米面。
  那天晚饭后,我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选我当劳动委员、学习小组长的事儿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非常高兴,妈妈说:“我老闺女真了不起!”父亲更是高兴。母亲郑重地对我说:“有了成绩,不要骄傲,不要向别人炫耀,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今后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比你成绩好的学生还多着呢。”我又把同学喊我大地主的事儿说给爸爸妈妈听。
  妈妈说:“你看咋样?你可能是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让同学们看不惯了。”
  “我没做什么错事啊,只是今天我特别高兴,放学就往家里跑,想把这好事儿告诉你和爸爸。”我边回想过程边回答。
  “你跑就不对了呀,往日你和同学们一起走回家,今天你自己跑什么呀!人家看着你呢,你没察觉到你和往日做的不一样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克制,有坏事不沮丧,有好事不张扬,今天你做得不对,这是一次教训,以后一定要记住妈告诉你的这些话。”妈妈批评了我。
  爸爸紧接着也说道:“艳华,你一定要记住今天晚上妈妈对你说的这些话,关于咱家出身成分这事儿,你还小,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你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别说大人们讲的话。”
  “爸爸,我记住了。
  这时,我终于明白是自己犯了骄傲的错误,这才受到同学的惩罚!父母的批评教诲让我铭记心中。
  我上小学时,因村里人家少学生也少,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一个班,我们三年级共有八名学生,三名男同学和五名女同学。那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的,上课时我们往往饿得没力气都趴在桌子上,老师也理解我们,一会儿她怜悯地看看我们的脸,一会儿用温暖的手摸摸我们的头。听到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背起书包,冲到村里的食堂去吃饭。每次都是黑乎乎的白薯干面和稀稀的粥,真的太难吃了!可是不吃还不行,真饿呀!如果能吃上一顿稀稀的玉米面粥也行,那也能好吃点儿啊!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出身化为年少的力量
第一节 我的出生地
第二节 妈妈去哪儿了
第三节 童年的磨砺
第四节 得到家传
第五节 我的两个哥哥
第六节 在挫折中成长
第七节 没能走进中学的大门
第八节 大户人家的女儿
第九节 青春年华
第十节 不能嫁在本村

第二章 命中注定我是他家人
第一节 不幸的婚姻
第二节 妈妈受到了冤羞
第三节 为了孩子
第四节 艺术生涯的启蒙
第五节 荣获“中华巧女”称号
第六节 传统文化得到市政府的重视

第三章 坚定走向艺术之路
第一节 上天派来了徐大哥
第二节 我和丈夫离了婚
第三节 我与徐中兴老师合作
第四节 剪纸画的诞生
第五节 创新剪纸画·专利第一家
第六节 我在北京钟鼓楼
第七节 在柳村的岁月里
第八节 创办中华巧女姜艳华工作室
第九节 回家乡建艺术基地

第四章 民间艺术在社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助力招商引资世界五百强企业
落户秦皇岛
第二节 在民族路的五年里
第三节 创建昊月民间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第四节 惊世之作《长城万里图》的诞生
第五节 南北文化交流
第六节 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成功

第五章 独特的剪纸画走向世界
第一节 随省文化交流团在非洲
第二节 出访葡萄牙
第三节 随河北文化交流团再次出访欧洲
第四节 随河北文化交流团访问俄罗斯
第五节 出访比利时、荷兰
第六节 徐中兴大哥住进敬老院
第七节 随河北省文化交流团在美国

第六章 小城里的大文化
第一节 “中华巧女”姜艳华剪纸艺术馆的作用
第二节 徐中兴老师去世
第三节 拿起徐中兴老师的笔
第四节 我的传承人
第五节 中国独特的非遗文化产业在这里——秦皇岛
第六节 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结语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