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与童年时光(1749—1755)
1749年8月28日正午,时钟刚打12下,一个婴儿就降生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的“皇家顾问”家。孩子一出生,就睁开了一双深褐色、黑亮黑亮的大眼睛。他就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歌德很风趣地描述自己出生时的吉兆:“我生时的星辰的位置是吉利的;太阳位于处女座内,正升到天顶;木星和金星和善地凝视着太阳,水星也不忌克,土星和火星保持不关心的态度,只有那时刚团圆的月,因为正交它的星时,冲犯力格外显得厉害。月亮因此耽误我的分娩,等到这个时辰过了,我才得以诞生。”(见刘思慕译,《歌德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3页)
歌德的祖父曾是法兰克福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后因为生活拮据,举家迁往当时工业发达的法国,在里昂定居下来。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了1598年颁布的保护新教徒信仰与政治自由的“南特赦令”,歌德的祖父被迫离开法国,回到法兰克福。后来,他兼营葡萄酒生意,家境逐渐殷实,给后人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财产。
歌德的父亲约翰·卡斯帕·歌德(1710—1782)是帝国议会的成员。由于家境富裕,约翰·卡斯帕·歌德得以就读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萨克森 - 科堡大公国首府科堡的卡西米利安乌姆中学。约翰·卡斯帕·歌德在这里完成了基础教育后,于1730年9月在吉森进入大学,次年转入莱比锡大学专攻法学,在1738年年底获法学博士学位。约翰·卡斯帕·歌德从此摆脱了小业主家庭,进入知识界,在韦茨拉尔德国最高法院实习,还去了罗马和巴黎旅行。1741年,约翰·卡斯帕·歌德定居在故乡法兰克福。虽然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可因为出身微贱,他的法律事业进行得很不顺利,直到1742年他花三百一十三个古尔盾(金币名)从帝国皇帝那儿买了一个所谓的“皇家顾问”的头衔,他的社会地位才逐渐提高,还当上了法兰克福市的参议员。
1748年,38岁的皇家顾问娶了法兰克福市市长的女儿为妻,女方17岁。婚后第二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取名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皇家顾问中年得子,欢喜不已,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年轻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好请保姆照管,好在其家境富裕,经济上不成问题。
歌德1岁那年,他的妹妹科纳里娅·弗里德利克·克里斯蒂安娜降生。歌德的母亲共生了5个孩子,除了歌德和妹妹科纳里娅外,其他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都夭折了。
歌德的家在当时的法兰克福是屈指可数的名流家庭。歌德家的房子距离法兰克福市政厅不到100米。房子很大,外观豪华气派,房间很多,室内布置精致典雅。歌德的父亲爱好收藏,每个房间都摆放了很多他游历各地时带回来的艺术品。图书室里有很多的藏书,陈列室摆满了当代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体现了主人的富裕家境及较高的文化素养。
如今,在歌德的故居里,仍保存着当年的房间布局。一层是厨房。二层是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沙龙,也被称作“北京厅”,墙纸是中国式的。平时这一层是不用的,只有特殊的场合才用,歌德妹妹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办的。三层是路易十六风格的走廊,精致的天文钟至今还在走动。四层是诗人的房间,歌德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和一段青年时代。在这个房间里,歌德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作品的初稿。
法兰克福坐落于著名的莱茵河支流美因河畔,当时城市有30多万人口,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工商业的中心。城中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城墙、壁垒、堑壕、瞭望塔和辉煌壮丽的宫殿,这些都是少年歌德经常游玩的地方。特别是法兰克福市议会会堂——罗马厅,歌德和小伙伴们经常设法跑进去,有时还溜进宏大的御殿,瞻仰那些历代帝王的画像。这些古老的文化遗迹,深深地影响着歌德。直到老年,他都对它们怀有美好的回忆。城里有一个集市,歌德小时候特别愿意去赶集,手中拿着几个小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到货摊上买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法兰克福每年有两次大市集,在春秋两季举行。市集开始时有一个盛大的仪式,这是小歌德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时他会看到身为市长的外祖父坐在罗马厅御殿围栏正中最高的座位上,作为皇帝的代表,享受无比的尊荣。活动结束后,他还会得到那个象征贡品的盛胡椒的光滑大木杯、一副缀有丝穗的缎子手套和几个古银币。
歌德的孩提时代是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和母亲的爱抚中度过的。根据歌德的描述,他的父亲是一个偏重理智的学者。他勤勉好学、自尊心强、寡言少语、热爱艺术、爱好收藏名画古籍,但是性情执拗、办事刻板、铁面无私。他是“一位极慈爱、亲切而又认真的父亲,尽管内心很柔和、体贴,在外表上却表现出难以置信、非常彻底的铁也似的严正”。(见歌德著,荒原编译,《歌德自传》,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143页)母亲天性活泼,善解人意,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当孩子做错事时,她常常在严厉的父亲面前给孩子解围,但绝不包庇他们的错误。
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用一个小事例来说明:
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们坚强、独立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