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文学评论(2025.1)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909234
  • 作      者:
    编者:黄永林//阎志//张永健|责编:王中宝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
收藏
内容介绍
  《新文学评论.五十三》主要内容包括: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塞壬、诗人档案·王单单、新文学史家访谈录·张清华、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研究,等内容组成
展开
精彩书摘
  散文写作的第一个困境
  塞壬
  写散文多年,很多写作者问我一个相同的问题。是说,散文写的都是个人经历,且大多会涉及父母亲朋、职场情爱,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地方,维系人际关系本就艰难,一点小事便会弄得满城风雨,稍不慎就有待不下去的风险。塞壬你当初写散文的时候,为什么不怕身边的人对号人座而跟你反目呢?
  就是这么个问题让很多初写散文的作者止步。可惜了。本质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散文与虚构的关系。我是这么回答的,我说:那你就太实诚了你写成让人无法对号人座不就可以了吗?
  这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观念性话语。有醍醐灌顶般的醒脑开悟(见过多次瞳孔地震的画面),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散文是不能虚构的。
  对号入座的人愤怒到要跟你反目,可见,你把他写得很不堪。好,先放下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我们来谈谈把一个人写得很不堪这件事。写人,仅仅是呈现不堪的一面无疑是失败的,因为,当我们挑中这个人来写的时候,一定是因为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一味地蠢坏,不值得被挑中来写他。因此,当这个人想要对号人座的时候,读到你的文章发现,他的蠢坏里有善、有情,甚至还有趣。这样的话,不仅人物立住了,还平息了怒火,甚至可能还会收获一点小感动。当然,你还可以爆改,改到他根本无法对号人座,只能百口莫辩。
  这就说到了散文的虚构。我们为什么要在散文里虚构呢?
  在我的认知里,文学不仅要写出所见的世界,更要写出想要的世界。
  比如写到一个矿难,矿难的真实情况是无一人生还。我们可以从新闻里获得这一信息,可是,如果散文这么写,它就没有凸显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里,它可以是爱与勇气,是希望和光,是向上的力我会虚构这场矿难中有一人被救了上来,他是集齐了所有死者的希望,被托举着向上才得以被救上来的。这么写,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这场灾难。之所以要虚构,是因为既定的现实无法成就文学的诉求。即使这个人最终还是死了,但是,在事件的内部,我们看到了人性之光。
  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药》,那篇小说结尾出现了一个花环。这篇小说写中国人的愚昧与麻木(围观杀人),也指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局限性。按理说,为了更彻底地表达这一主题,鲁迅先生大可不必留有余地,可以让悲剧一悲到底。然而,他在结尾的地方居然让夏瑜的坟头出现了一个花环。鲁迅先生没有绝望,他相信革命的种子还在。
  如果只是抄袭现实,那还需要才华干什么呢?如果只是写下所见那影像的功能完胜文字。除了前面讲了,可以规避对号人座的方法是,对事件和人进行重新捏合,使之与原来的样子似是而非。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内心强大,无畏,无视,只管写。
  我在摄影协会工作多年,有不少摄影师只拍风光片,不拍人,原因就是无法过这一关,对着人拍会有一种道德的羞耻感,偷偷摸摸地,像做贼一样,因为“不礼貌”绑架了他的思想,所以一直没有过这心理的一关。而善于扫街的摄影师说,这的确需要脸皮够厚,刚开始的时候畏手畏脚,怕被人骂,要求删片要求道歉;可是拍得多了,你的镜头会告诉他,他只是在风景里,跟路边的树没有区别。
  亲情散文是散文的大类,所有的散文家都会写,甚至会写到老。我们唯有写自己人才会自我崇高、自我美化,这滤镜全用在自家人身上了。而写他人,难免下狠手。做编辑多年,邮箱里总会收到写父母亲情的那类散文,一律地,感动父母的牺牲与付出无私的爱,为了孩子吃了一生的苦,云云。我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你的父亲可能是酒鬼、赌鬼你母亲是长舌妇。当你选择性地屏蔽他们人性暗面的时候,除了获得一种安全的舆论氛围之外,就作品而言,它只能是平庸之作。你过不了这道坎,其实也是你无法承受这生命之重。
  再看看那些越过山丘的人。很多作家的写作有很强的自传性,其中不乏大尺度的细节描写然而,人家似乎并没有被人非议,即使有,也仅限于作品本身。
  主持人语
  徐勇
  作家塞壬原名黄红艳,她青年时期便离开故乡湖北黄石,到广东辗转多地谋生,先后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在孤独漂泊,摸滚打爬的历程中逐渐萌发了创作的渴望。2004年,她正式开始创作,书写其在异乡打工的经历以及往返于故乡与异乡的种种体悟,迄今为止已陆续出版了作品集《下落不明的生活》(2008年)、《匿名者》(2013年)、《奔跑者》(2017年)、《沉默、坚硬,还有悲伤》(2019年)、《镜中颜尚朱》(2021年)、《无尘车间》(2023年),并获得了年度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人民文学》年度散文奖、三毛散文奖、在场散文奖等奖项。
  但即便取得了累累硕果,塞壬却从未停止向内坚守初心、向外探索世界的脚步,不断以一种在场与介人的方式深入生活机理,把握时代脉搏。她的散文倾心于大时代中匿名者的书写,在捕捉到他们常被主流叙事所忽视的日常生活的时候,以尖锐撕裂的语言文字加以呈现,对时代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命题有独到而深人的体察与理解。为了更深入探析塞壬的文学创作,《新文学评论》特别组织了本次塞壬研究专辑,专辑由4篇文章构成。
  刘燕从塞壬作品塑造的三种人物形象匿名者、奔跑者与唱悲迓的人着手,层层深入,对塞壬的多篇代表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梳理,认为塞壬在描摹包括自己在内的匿名者群像,欣喜于发掘不屈服于现状的奔跑者,在呈现悲迓般激越浓烈情感的文字背后,是作家即便岁月变迁、世事无常,也始终真挚地介入现实,并尽可能真实而纯粹地书写生活本相,打捞沉默、坚硬而不变的写作初心,从而表现出一种充满矛盾张力的,只属于塞壬的风格质地。
  杨云超探讨了塞壬散文写作中的叙事伦理主要关注其匿名写作背后的意义和对他者的关怀。在他看来,塞壬的匿名并非简单的身份缺失,而是自我认同模糊和无力状态的体现。对此塞壬通过写作排解焦虑、建构自我,通过自我身份在叙事上的多重变换,有意或无意地自我暴露,实际上是旨在指向一种对个体生命处境的强烈关怀,尤其表达了对底层、边缘群体等他者的同情和理解。
  周丽华从塞壬的写作姿态着眼,突出塞壬的创作不仅是自我救赎的仪式,更是对时代病症的深刻洞察,认为其在一种近乎献祭的书写实践中倔强地书写现实人生的悲恸和光亮,于语言的狂欢里,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与状态,以此疗愈内心的痼疾完成精神的涅檠,重塑了自我主体形象她的独特文风不仅丰富了当代散文的内涵,也为文学的表达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吴琼探讨了作家塞壬的非虚构写作,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自我言说多维叙事和另类纪实的特点。在她看来,塞壬的写作融合了散文式抒情和非虚构叙事,以自我的真实经验和精神体验为创作原点,不断探索突破自我言说的局限,并凭借浸人现实的方式寻求新的重塑自我与透视现实的路径。此外,她还分析了塞壬作品中交织的多维时空,包括现代城市空间带来的惊奇体验和不断返归故乡所重塑的怀旧记忆,以及对打工生活的另类纪实,认为塞壬的写作为理解自我、现实与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
  以上几篇文章多维度呈现了塞壬作品的丰富面向与阐释可能,是塞壬研究的一次高水平集结。期待有更多的探讨与争鸣出现。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展开
目录
作家语录
散文写作的第一个困境 塞壬 4

文学新势力·塞壬
主持人语 徐勇 6
匿名者、奔跑者与唱悲迓的人——塞壬作品读札 刘燕 7
以“匿名”之名重述他者——塞壬散文写作伦理小议 杨云超 13
永不停歇的奔跑者——塞壬散文创作简论 周丽华 19
自我言说、多维叙事与“另类”纪实——塞壬非虚构写作谈片 吴琼 26

诗人档案·王单单
主持人语·张清华 王士强 33
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带给我的现代诗学启示 王单单 34
在黑暗中奔跑的人,突然冲进光里——张二棍访谈王单单 王单单 张二棍 36
跨越语言界限的反思——王单单诗歌的口语现实主义及其伦理问题 王年军 40
遇见心底的眼泪——王单单诗歌阅读札记 黄凤玲 49

新文学史家访谈录·张清华
“从个别出发,去触摸总体”——张清华先生访谈录 张清华钱晖 53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研究
主持人语 张光芒 64
晚清小说对现代教育的最初想象与早期现代化 徐莉茗 66
“五四”小说的社会底层书写与现代文明想象 赵京强 71
新时期文学的环保书写与生态文明想象 蒋洪利 76
新世纪婚恋小说与社会伦理文化的重建 王云杉 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