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至2050年中国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精)/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50丛书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26152
  • 作      者:
    编者:李德发//向仲怀//麦康森|责编:马俊//付聪//李迪//闫小敏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至2050年中国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50)”的课题“至2050年中国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至2050年中国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研究两部分。综合报告分析了中国养殖业发展宏观战略环境、中国动物产品需求、中国养殖业历史演变及发展经验;阐述了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新趋势与经验,中国养殖业发展资源环境要素、机遇与挑战,中国养殖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区域布局;点明了中国养殖业重大科技需求及战略性工程,中国养殖业发展战略及措施。专题研究共分三个专题,就至2050年中国特种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分析与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章中国养殖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环境
  **节“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满足人们生活改善所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而想要实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满足生活对动物营养的需求不可或缺。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是提高农牧民增产增收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抓手。推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国家食物供应安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牧民生产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地位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膳食结构的调整将对养殖业与畜牧产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发展阶段,养殖业发展将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养殖业发展在迎来重要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长期以来,养殖业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短板,难以有效满足人们对动物营养的需求,因此全面推进养殖业现代化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养殖业发展仍然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投入水平较低、防疫体系不健全、环境资源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其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其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只有切实破解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进而推进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型升级。只有确保养殖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才能满足人们为改善生活而日益增长的动物营养需求,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才能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现实可能。
  第二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养殖业发展的要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养殖业发展必须实现绿色、优质、健康的动物产品供给。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畜产品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对绿色、优质、健康动物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畜产品在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的比例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畜产品消费比例
  增加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要求。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居民消费需求两方面看,调整畜产品生产结构,发展提高绿色、优质、健康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推进养殖业结构化改革和提升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农业的提质导向,符合居民消费观念转变的战略选择,符合养殖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长期以来,我国养殖业发展方式相对滞后,绿色、优质、健康动物产品供给不足,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现、安全隐患突出,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优质产品消费需求,难以提升城乡居民对国内动物产品尤其是优质动物产品的消费信心,进而成为近年来部分动物产品进口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总体来看,我国养殖业虽然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在发展方式、产品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严峻问题,尤其是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我国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决定了其今后的发展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产品质量。可见,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产品的市场导向,都要求绿色、优质、健康动物产品的充足供给必须成为未来我国养殖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三节资源约束条件下养殖业发展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此外,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规定,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等,对养殖业发展提出诸多新要求新约束。这些要求和约束是基于生态发展理念以及我国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是规范养殖业发展方式、推动环境保护与养殖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的多重约束和要求使我国养殖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形势。同时当前养殖业发展仍存在如发展方式滞后、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不高、粪污处理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降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增加了资源环境成本,不利于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及国家对农业发展提出新理念新要求的宏观背景下,养殖业亟待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路子,并且这条发展路径是有效破解当前畜牧发展难题、提升畜牧发展质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发展现代养殖业的现实要求。因此,在国家政策要求和环境资源约束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养殖业发展需要加快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降低资源消耗,从而实现绿色发展、持续发展,探索一条文明发展之路。
  第四节“四个面向”要求下推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四个面向”要求下,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成为推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四个面向”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纵观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科技的地位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把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以及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无疑都充分印证了我国各领域加快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养殖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同样要肩负起加快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历史担当,要积极面向世界畜牧科技前沿、面向养殖业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面向畜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我国养殖业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技术短板,核心科技对外依存度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如畜禽及牧草种质资源对外依赖大,且许多畜牧生产设备高度依赖进口。同时,我国养殖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匮乏,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过高都使得国内畜禽产品难以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只有抓好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个关键,才能逐步破解我国养殖业发展难题,才能继续推进养殖业长足发展。在科学技术日益重要、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代背景下,我国养殖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将会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章中国动物产品的需求
  **节动物产品总体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即2050年,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重要时间节点的发展特征,本研究分析了2035年和2050年我国居民的动物产品需求情况。
  一、2035年中国居民的动物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分析
  (一)未来人口先增后减的格局将同步影响动物产品需求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我国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我国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有所下降。所以,随着两孩政策的放开,我国人口数量先是快速增长,但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步入缓慢增长阶段,今后十年我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放缓。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人口将于2029年达到*高点14亿4000万,之后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到2035年下降至14亿3000万(图2-1)。
  图2-1我国总人口预测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对于养殖业,人口数量增长导致动物性食品数量和质量消费提升,在需求的拉动下,动物产品生产不断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程度提高,但受到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短缺的制约不会出现持续高速增长;而人口数量下降将对动物产品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但受城镇化进程推进、人均消费增加制约,降幅会有所收窄。
展开
目录
目录
综合报告
**章 中国养殖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环境 3
**节 “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 要满足人们生活改善所需 3
第二节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养殖业发展的要求 3
第三节 资源约束条件下养殖业发展 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4
第四节 “四个面向”要求下推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5
第二章 中国动物产品的需求 6
**节 动物产品总体需求 6
一、2035 年中国居民的动物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分析 6
二、2050 年中国居民的动物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分析 8
第二节 猪肉需求分析 9
一、中国猪肉消费现状 9
二、未来中国猪肉需求 10
第三节 奶业需求分析 12
一、中国奶业消费现状 12
二、未来中国奶业需求 14
第四节 鸡肉需求分析 15
一、中国鸡肉消费现状 15
二、未来中国鸡肉需求 16
第五节 鸡蛋需求分析 17
一、中国鸡蛋消费现状 17
二、未来中国鸡蛋需求 19
第六节 牛肉需求分析 20
一、中国牛肉消费现状 20
二、未来中国牛肉需求 21
第七节 羊肉需求分析 22
一、中国羊肉消费现状 22
二、未来中国羊肉需求 23
第八节 水产品需求分析 26
一、中国水产品消费现状 26
二、未来中国水产品需求 27
第九节 水禽产品需求分析 28
一、中国水禽消费产品现状 28
二、未来中国水禽产品需求 29
第十节 特种动物产品需求分析 32
一、中国特种动物产品消费现状 32
二、未来中国特种动物产品需求 33
第三章 中国养殖业发展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经验 35
**节 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业发展的历史演变及特征 35
一、改革发展时期(1978~1984 年) 35
二、全面快速增长时期(1985~1996 年) 36
三、提质增效发展时期(1997~2014 年) 38
四、以环保为重点的全面转型升级时期(2015 年至今) 39
第二节 养殖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39
一、主要动物产品生产有效保障国内需求 39
二、动物产品供给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40
三、规模化程度稳步提升,科技进步明显,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42
四、优质饲草的重要性得到认可,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养殖模式开始推广 43
五、有效壮大农业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 43
六、特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国际竞争力极大提升 44
第三节 养殖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44
一、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实施适度规模养殖 44
二、必须实施猪牛羊禽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畜种结构 45
三、健康养殖是保障养殖业生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的基础 45
四、优质饲草有效利用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6
五、产业化是拉动养殖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47
六、新型经营主体是促进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主体 47
七、政策支持是助推养殖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力量 47
第四章 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及经验借鉴 49
**节 代表性发达国家的*新发展特点与趋势 49
一、畜禽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49
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 49
三、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科技进步 49
四、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 51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1
六、养殖业发展呈现五大不可逆转趋势 52
第二节 代表性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借鉴 52
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方针 52
二、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化组织模式 52
三、必须在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生产效率和消费习惯 53
四、必须完善养殖业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体系 53
五、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养殖业发展 53
六、必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养殖业发展 54
七、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必须注重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54
第五章 中国养殖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要素、机遇与挑战 55
**节 养殖业发展资源环境要素分析 55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 55
二、水资源承载力 58
三、动物遗传资源 59
第二节 养殖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63
一、发展机遇 63
二、挑战 64
第六章 中国养殖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区域布局 69
**节 养殖业战略定位 69
一、保障国内优质安全动物蛋白稳定供应 69
二、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战略性产业 69
三、农民增收和脱贫的重点产业 70
四、绿色、环保、高效、安全的示范产业 70
五、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 71
第二节 养殖业发展目标 71
一、总体目标 71
二、具体目标 71
第三节 养殖业区域布局 72
一、生猪产业 72
二、奶业 73
三、肉鸡产业 74
四、蛋鸡产业 75
五、肉牛产业 76
六、肉羊产业 77
七、水禽养殖业 78
八、水产养殖业 79
九、特种养殖业 80
第七章 中国养殖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及战略性工程 85
**节 养殖业重大科技需求 85
一、品种选育 85
二、精准营养 85
三、产品安全与品质提升 86
四、饲料饲草生产 86
五、设施设备 86
六、疫病防控 87
七、养殖业标准 87
八、智能化、信息化传播与预警 87
第二节 养殖业战略性工程 88
一、良种选育工程 88
二、健康养殖工程 88
三、精准营养工程 88
四、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工程 89
五、标准化养殖推进工程 89
六、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工程 89
七、金融保险服务工程 90
八、品牌培育与文化创建工程 90
第八章 中国养殖业的发展战略及措施 91
**节 重构养殖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 91
第二节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养殖业 91
第三节 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91
第四节 推进重要动物良种培育与机械研发 92
第五节 转变理念全面推广健康养殖 92
第六节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养殖业发展力度 93
第七节 推动养殖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93
第八节 完善养殖业监测预警与调控体系 93
附件 95
附件一 中国农业产业模型 95
附件二 中国动物产品消费情况 96
专题研究
专题一 至2050 年中国特种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 101
一、当前及未来中国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环境 101
二、改革开放40 年中国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与主要经验 110
三、国际特种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134
四、中国特种养殖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要素、机遇与挑战 162
五、中国特种养殖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175
六、中国特种养殖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及战略性工程 184
七、面向2050 年中国特种养殖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 193
专题二 至2050 年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 197
一、2035 年和2050 年中国动物性水产品的需求分析 197
二、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要素、挑战与机遇 200
三、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与主要经验 206
四、发达国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及经验借鉴 208
五、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211
六、中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213
七、面向2050 年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216
专题三 至2050 年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 222
一、中国动物产品的需求分析 222
二、改革开放40 年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与主要经验 223
三、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的*新趋势及经验借鉴 232
四、中国养殖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要素、机遇、潜力与挑战 235
五、中国养殖业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244
六、中国未来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判断 247
七、中国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及战略性工程 249
八、面向2050 年中国养殖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254
参考文献 25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