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羊之歌(我的回想)/译文纪实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796823
  • 作      者:
    作者:(日)加藤周一|责编:薛倩|译者:翁家慧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
收藏
编辑推荐

★走过黑暗世纪 一只特立独行之“羊”的心灵史

★日本国民级文化巨匠笔下的“诗”与“真”

★“日语写出的最美散文” 跨世纪的绝对名著


展开
作者简介

加藤周一(1919—2008)

日本思想家、评论家、小说家。1943年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1946年借长篇文学评论《一九四六——文学的考察》正式登上日本文坛。立足于国际视野展开艺术和社会评论,被誉为日本国民级知识巨匠。曾任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上智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教授,以及立命馆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杂交种文化》《日本文学史序说》《羊之歌:我的回想》《夕阳妄语》等。

译者

翁家慧,浙江舟山人。1994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日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立命馆大学加藤周一现代思想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译有《杂交种文化》《大江健三郎传说》《广岛札记》《羊之歌:我的回想》《命》《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羊之歌》(含续篇)是日本文化大家加藤周一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撰写的散文体自传,最初连载于1966 年到1967年的《朝日周刊》,1968年被 收入岩波文库出版,深受好评,2018年岩波书店创业100年之际举行的“读者优选佳书”调查中,该书荣登“岩波新书”系列第三名。至今重版不断,被不少日本读者认为是加藤周一的最高杰作。

《羊之歌》描写了作者童年到日本战败的1945年之间的生涯。《续 羊之歌》则是从1945年日本战败起,写到60年代日美新安保条约缔结时期为止。两部作品具有前后连贯性,不仅是记录这位“知识巨人”成长历程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是记录日本半个世纪多舛之命运的一份珍贵历史档案。

作者在后记中曾写道,撰写本书并不是仅仅为了回忆叙旧,而是想记录下作为一个作为"平均水准的日本人"的经历。作品取名《羊之歌》,是因为作者出生在羊年,又认为自己性格中也有像羊的稳重的一面。但正像日本读者所评价,个性强烈、爱憎分明,又始终坚持独立思考、毫不妥协的加藤周一,其实在日本人中极为罕见,绝不是日本人的“平均水准”,毋宁说是一只脱离了“羊性”的、特立独行的“羊”。1967年在终章中以“审议未了”对自己半生进行未完评价的加藤,还只是文坛颇具影响力的评论家之一,而今天,他已经作为深受日本民众爱戴与敬重的“知识巨人”而获得盖棺定论。2008年加藤周一去世时,有人评价日本失去了战后最后一位拥有国民级影响力的学者。


本书是岩波书店青版文库中最为畅销的品种之一,出版以来已经重印六十余次,也被不少日本中学、大学收入学生必读书目。


展开
精彩书评

我想,独自一个人是无法继承真正的大知识分子加藤周一的宽广与深厚的,但被他的微笑与目光深深吸引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可以团结起来,以各自的方式一道继承他的遗志吧。

——大江健三郎


尊重杂交种性,对所有文化不拒绝地接受,然而,自己岿然不动。他是一个北极星似的存在。我一直是看着加藤先生来确认自己现在在哪儿、有没有偏离。

——剧作家 井上厦


没有人能够像加藤周一先生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及直到今日这一历史日程中的问题点。反过来说,如果不认真反省这段历史,日本的将来也许不会前途光明。

——日中友好会馆副会长 野口英二郎


加藤周一先生的《羊之歌》,当代日本知识巨人微含反讽的自我叙述,一位人文主义者在与时代风潮对峙中成长的心路历程;亦真亦诗,透彻的理性分析与温润的抒情恰到好处地交融为一体,可与萨特的自传名著《词语》互文对读。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中忱


加藤周一是最令我着迷的日本知识分子。很少有人像他,能自如地穿梭于东方与西方,对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世界都有深刻体验。在这本动人的回忆录中,你可以追随这位魅力四射的人物的一生,并体察其背后那个动荡时代。

—— 作家 单向空间创始人 许知远



这头温和的羊,不知疲倦的羊,在世界行走,和不同肤色、不同脸孔的人们交谈,时而蹲下身来,向路边的修鞋匠请教,时而面对围拢来的学生,将世界见闻娓娓道来。听众能够清晰地领会他的话,却很难领会他的整个世界。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平


昭和时代的人文大家回顾自己的人生,考察身处其中的时代。这是我迄今读过的书中用日语写出的最美的散文。可以重读无数次的一本书。——日本亚马逊读者


没读之前,本以为会是内容和文笔都比较艰深的读物,对于这一阅读挑战有些犹豫。没想到读了几页之后,却发现意外好读,不禁感佩,原来教养深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是这样。很后悔学生时代或者更年轻点的时候没有读到它。虽然好读,但毕竟是知识巨匠写的文章,在好读的文字背后蕴含着纵深无穷、层层叠叠的丰富内涵。作者的行文如满潮缓缓涌起又悠悠退却,极为优雅。一般来说,著名学者写的文章内容多充满复杂难懂的引用,常让读者觉得不知所云,读着读着就半途而废。但本书却让我一口气读到最后,拜其内容之丰富和作者写作技巧之高超所赐。真希望高中生等也能读一读,对磨练文章写作技巧极有帮助。——日本亚马逊读者


我读的是第50次重印的版本。希望能改进印刷形态,让未来世代也能继续阅读加藤周一精彩的作品。——日本亚马逊读者



最初在《朝日周刊》连载的《羊之歌》,没过多久就被作为“岩波新书”的一册出版了。新书刚出版时,我还是个乡下的高中生。还记得高三那年的暑假,日头西斜的时分,斜躺在榻榻米上读这本书的情景。老家周围的森林中秋蝉烦人的叫声依依在耳。那是还想着要去书中描写的夏天的轻井泽、秋天的追分旅游。令人怀念的夏日往事,转眼已经三十多年了。不过,当年年轻的读者虽然已经老了,这本书却没有随着时间褪色,依然散发着新鲜的气息,并且在当下这个时代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读着简洁克制、笔锋犀利的文字,品味着宛如大理石雕刻成的名篇,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就好了。——日本亚马逊读者


“高原牧歌”、“缩影”、“某个晴日”、“法国文学研究室”几节特别清晰留在我脑海中。不知为何,觉得加藤的文章和芥川龙之介有几分相似。虽然不确定,大概加藤也读过很多芥川的小说。作为读者,特别希望他能接着“审议未了”继续写下去。——日本亚马逊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要不是我们还有这种精神,要不是我们一直把“疯狂”叫作“疯狂”,把“时代错误”叫作“时代错误”的话,我都怀疑在如此漫长的战争年代,自己是否能一直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

★谎言一旦被揭穿,所有的意义就会自动消失。

★被战火夷为平地的东京,那里既没有触动心灵的废墟,也没有在水深火热中幸存下来的观念或语言,有的就是那种巨大的徒劳感消失之后的无边空虚。但那是一个既没有谎言也没有虚假的世界——晚霞映照下的广阔天空,那是真的天空;从夏天的瓦砾间冒出来的茂盛的青草,那是真的青草。真的东西,哪怕它是一片废墟,也要美过谎言造就的宫殿。

★如若不是世上有如此之多的低能之人,如若不是他们如此好骗,那这场战争如何打得起来?为了短短五到十年间不断变换的所谓理想和目标,它如此轻易地就把数十万青年送上了战场,把数百万国民拖进了狂热的泥沼。

★很多狂热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大概是因为不爱自己的邻居,所以才去爱自己的国家。

★年轻人只要乖乖遵循父母安排的育儿、教育之路,顺顺利利地成长起来,就能跨过高考这一难关。反过来说,那些辛辛苦苦向上攀爬的人无论如何也跨越不了的鸿沟,或者是在小地方按部就班默默努力的人无论如何也翻越不过去的高墙,也在这中间也不知不觉出现了。

★对于驹场的这个生活方式,我一边由衷佩服,一边奋力反击;既为之骄傲,又笑其愚蠢。驹场的生活让我第一次认识到,所有的集体生活可能都需要放弃、妥协和糊弄。在集体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但我绝不学习如何为集体献身。拒绝为集体献身——把这个理念正当化才是我为之献身的事业。

★“我确实不想知道这些事情,我就想过快乐又和平的生活”“就算知道了,我们不也无能为力吗?”——的确,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有的人“因为自己无能为力,所以不想知道”,而有的人“就算自己无能为力,也要知道”。我没有理由证明前者的想法是错的,我只是感到自己属于后者……有用也好,没用也罢,这些都无关紧要了,当时我确实在为那些遥远国度孩子的死而感到忧心不已。明明无能为力,我却为它暴跳如雷,为它义愤填膺……

★对着饥饿的人,大讲特讲抽象的“自由”,这种行为很愚蠢。对着饥饿的人,以为只要给他们“面包”就可以让他们满足,这种想法就更愚蠢了。






展开
目录

中文版推荐序(一) 一个智识上的游荡者                    许知远

中文版推荐序(二)                                       于荣胜


羊之歌

外祖父的家

泥土的香味

涩谷金王町

多病之身

樱花胡同

优等生

空白五年

美竹町的家

叛逆的兆头

“二二六”事件

驹场

讽刺画

高原牧歌

缩影

回忆美好往事

那是一个晴天

法文研究室

青春

内科教室

八月十五日


续 羊之歌 

信条

广岛

一九四六年

京都的庭园

第二次出发

诗人的家

法国南部

中世纪

故国飞鸿

两个女人

冬之旅

音乐

海峡对岸

伪善

别离

外部所见的日本

格物致知

亚非作家会议

永别 

审议未了 


《羊之歌》后记

译后记                                    

《羊之歌》中译本再版后记                  


尾注:本书所涉人名、作品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