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大家,权威解读:李镜池先生是著名易学家,本书凝聚其多年研究成果,以权威、通俗的方式带你读懂《周易》。
化繁为简,易学易懂:打破《周易》晦涩难懂的壁垒,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读经典,适合零基础读者轻松入门。
独特视角,深入浅出:运用古史辨派和唯物史观,重新审视《周易》成书背景与内容,让你读懂真正的《周易》智慧。
实用性强,贴近生活:不仅解读卦辞爻辞,还结合实际案例,帮助读者将《周易》智慧应用于生活与决策。
柔软便携,随时随地阅读:采用轻便设计,方便携带,适合在碎片化时间阅读,随时随地开启一场文化探索之旅。
《周易简要》是李镜池先生的经典易学著作,旨在为普通读者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周易》的名义、成书年代、内容组织、文学与文字训诂问题以及经传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书中还通过具体卦爻辞的释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易》的内涵。这部作品不仅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了解《周易》的入门读物。
导 读
李铭建
一、镜池先生的《周易》研究
李镜池,1902年3月31日出身于广东开平横冈村的一个基督教家庭。1927年广州协和神学院(现广东协和神学院)毕业后,赴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进修,师从陈垣、顾颉刚、许地山等学者治学,选《周易》进行专题研究。1930年,他在《古史辨》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其后镜池先生辗转任教于广州协和神学院、燕京大学、岭南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等处。1965年从华南师院退休。1975年6月17日在广州逝 世。
镜池先生一生以“古史辨”和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周易》,力主将《周易》原文(经)与阐发文字(传)分开研究,破除历来人们对《周易》的神圣化、神秘化。他认为,《周易》成书于西周晚期,是出于政治目的对占卜资料的有意识汇编整理。这些观点为学界广泛接受并得到史学研究的不断验证,成为现代中国学术界《周易》研究的重要文献。李镜池20世纪30—60年代的《周易》研究论文,大多收录在论文集《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中,共三十万字。1962—1971年,他更集中精力,对《周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写成《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曹础基整理本)、《周易通论》、《周易释例》、《周易类释》、《周易校释》、《周易今论》和《周易韵读》等著作,并数易其稿,反复修改,留下过百万字的著作。 这使镜池先生当之无愧成为20世纪研究《周易》著作最丰富、体系最全面、学术最具开创性的学者之一。
二、《周易》简编类著作的写作缘起
在镜池先生《周易》研究的晚期,他开始动笔对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摘要简编,存其精义。促使镜池先生动笔的,是一个被动的原因——
1963年,镜池先生的论文集《周易探源》和全面注释的《周易通义》等著作已成稿,交中华书局审稿付印。但中华书局1964年函告,编辑部人员下放搞“四清”,无人负责审稿。后来因整理廿四史等其他工作,出版事宜更延宕无期。当时镜池先生因备战疏散到新会。乡居无事,叫中华书局把稿子寄回来,再加修改,改了又请人再抄一次。但其时政治、学术环境更趋动荡,镜池先生于是从1968年7月开始,陆续对《周易通论》、《周易通义》、《读易札记》(后定名《周易释例》)和《周易类释》等进行缩写简编,希望这样便于保存,即使全稿遗失了,简编类著作“也可以见到我的心得的主要部分”。如以后有机会自费出版,当也不要很多钱。 简编类的写作极为精要,例如对《周易通义》的缩写,各卦多以一两张五百字原稿纸为限,至多三页。镜池先生的文字被学者誉为“如行云流水,清澈而流畅” ,这些简编类著作的文字,也延续了这种明白晓畅的平易风格,使得我们轻轻松松便能理解他不断涌现的新观点。
三、简编类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虽然是在被动的情况下简编自己的研究著作,镜池先生却仍借此对自己《周易》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简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心得,在1970—1971年以惊人的毅力最后一次修改了全部书稿。
除了为保存研究成果而进行简编之外,镜池先生一直希望向普通读者介绍《周易》的研究。他在《周易通义》的自序中曾说:“有一次,我在古籍书店里见到一位解放军同志要买关于《周易》新注的书,觉得奇怪。因想到这样一部古书,可能也有普通读者要看看。读者是有种种式式的。不过,这样难读的书,哪有什么新注可适应一般读者需要呢?为此,我立意写点比较简单浅显的《易》注。” 基于这个目的,镜池先生编写了几种比较简浅的论著,试图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让非专业读者也可利用《周易》的资料了解社会发展史。《周易解谜》是其中提纲挈领的一篇,可作为理解镜池先生《周易》研究的入门读物。它深入浅出地“对《周易》作概括的论述,指出《易》并非不可解,问题在于用什么方法去解” 。
根据镜池先生有关《周易》研究的简编类著作的特点,本书选录了其中四种,即《周易解谜》、《周易通义简编》、《周易通论(摘要)》和《周易释例(摘要)》。这些著作较集中反映了镜池先生《周易》研究成果的精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便于非专业读者阅读。但读者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著作完稿时间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且恰逢“文革”鼎盛时期,现在阅读时,应该考虑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持一种科学的、反思的态度。
由于镜池先生对这些著作的体例和章节结构各有考虑,并不统一。本次整理尊重其原貌,未强行一律。只为称谓简净,将本书命名为《周易简要》,并将《周易通义简编》、《周易通论(摘要)》和《周易释例(摘要)》分别改题为《周易简义》、《周易要论》和《周易要例》。镜池先生其他易学简编类著作,如《周易选释》《周易要略》《周易新解举例》《周易选》等,由于有关论述内容基本已为本书收录的著作所涵盖,故割爱未录。
非常感谢北京出版集团司徒剑萍女士对岭南乡贤文献的慧眼与热忱,数次亲临羊城邀稿,将镜池先生《周易》简编类著作编入该集团“大家小书”系列丛书,使得非专业读者也可以借此分享《周易》名家的研究成果,也完成了镜池先生的一大遗愿。其善莫大焉!华南师大吴辛丑教授百忙中帮我校阅清样,谨申谢忱。
在我整理先祖父镜池先生遗著的这几年中,妻子杨旻和儿子中杨与我相濡以沫,砥砺前行,我们也共同深切感受着祖辈在疾病缠身中仍然坚毅的生活态度,从中汲取面对生活压力的勇气。或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中最重要的安排吧。
2019年3月31日(镜池先生一百一十八岁冥寿)
写于岭南康乐园九家村故地
001 周易解谜
一、所谓“谜”书/001
二、用什么标准来破“谜”/006
三、几个例子/012
四、略谈《周易》中关于生产斗争的记录/021
五、略谈《周易》中所说的社会斗争/024
六、略谈作者的哲学思想/031
七、简单结语/037
038 周易简义
150 周易要论
一、《周易》的名义和编著年代/150
二、《周易》的组织体系/154
三、《周易》的内容/165
四、《周易》的文学和文字训诂问题/180
五、《周易》的经传问题/189
195 周易要例
一、卦爻辞标题释例/195
二、卦辞释例/198
三、爻辞组织释例/200
四、卦爻辞一辞数占例/202
五、贞兆辞扩大运用举例/204
六、卦爻辞同辞异义例/206
七、卦爻辞的假借字/208
八、筮占辞和编者立言/213
九、说“我”,说“或”/216
十、说“孚”/217
十一、卦名(标题)意义新解/218
十二、卦爻辞的类事和附载/223
十三、贞兆辞和他辞相应不相应/227
镜池先生一生以“古史辨”和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周易》,力主将《周易》原文(经)与阐发文字(传)分开研究,破除历来人们对《周易》的神圣化、神秘化……这使镜池先生当之无愧成为20世纪研究《周易》著作最丰富、体系最全面、学术最具开创性的学者之一。
——李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