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申活志/上海微志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192410
  • 作      者:
    编者: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责编:李平//程方洁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编辑推荐

在这座咖啡香、书香、绿意、光影交织的城市,轨道上的大都会也是剁手党的天堂,一起感受体育场馆的力量与美丽,打卡魔都地标建筑。《申活志》亦是上海美好生活指南。

展开
作者简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是上海市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承担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是中国的重要城市,方志详细记载了上海的发展变迁。本书以微型记录或故事,呈现上海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记录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丰富的史料照片和文字互为补充,让生活在其中与之外的人,在“衣食住行”的维度感受上海生活的细节与城市的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一直是导演们偏爱的“电影之城”。据《上海电影志》《虹口区志》记载 :1908 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虹口海宁路与乍浦路口搭建的“虹口大戏院”是上海首家电影院。在那之后,上海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 1928—1932 年的五年间,上海就新建了 28 家电影院。尤其在虹口一代电影院扎堆,20 世纪 30 年代,虹口一带先后建电影院32 家,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到了 2024 年,上海电影院一共有 381 家,银幕数 2417 个。

虹口影戏院金三角

胜利电影院,于 1929 年开张,名称时有更换,也叫过威利电影院,跟同一条马路上的融光戏院,海宁路对面的虹口大戏院并称为虹口影戏院的金三角。20 世纪 30 年代的《申报》曾经这样形容这一条街上一眼能同时看见三个电影院的景象 :“海宁路乍浦路街角一派繁忙景象,且威利、虹口和融光三家大戏院同框,真是难得之旧影。”

现如今,融光戏院拆除,虹口大戏院的位置也只有一块虹口区政府立的石碑,上书 :“虹口大戏 院 遗 址, 初 名 虹 口 活 动 影 戏 园( 院 )。 清 光 绪三十四年(1908),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上海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溜冰场,搭建能容 250 人的简易铁皮房子,俗称铁房子,始成中国第一家正规影院。同年 12 月 22 日首映美国影片《龙巢》,

1918 年雷玛斯将电影院改建成混合结构的拱形建筑。1919 年改名虹口大戏院。1998 年因海宁路拓宽被拆除……”

不论虹口大戏院为中国首家电影院这一说法在历史上存有多大争议,它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创建它的雷玛斯也被视为上海影院行业的开山人。在电影片源的开拓、固定放映场所的营建和电影院的选址等方面,雷玛斯确实展示出过人的商业才华,虽然他不是最早从事电影放映的商人,但他短时间内成功开设了虹口大戏院、维多利亚影戏院以及夏令配克、万国、卡德、恩派亚 6 座颇具规模的电影院,其中有 3 家落户虹口,也确实给虹口

区的电影院、电影行业带来了集聚效应。

很多商人看到了雷玛斯在虹口的成功,纷纷扎堆在虹口建电影院。另外作为公共租界北部的虹口地带,紧邻外滩中央商务区、南京路市中心,仅苏州河之隔,地价便宜很多,适合造二三轮电影院。虹口还有大量广东、苏北、浙江等地的移民,相隔不远的闸北、杨树浦等工业区有不少纱厂女工,她们都是愿意接受电影这一新型娱乐方式的观众群体,促进了虹口区电影院的蓬勃发展。

“国片之宫”

建于 1910 年的夏令配克影戏院与建于 1933 年的金城大戏院都曾拥有过“国片之宫”的美誉,它们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位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742 号)的夏令配克影戏院,1914 年开业,是雷玛斯电影院王国进军市中心的标杆,同时也是一个豪华的首轮电影院。影院面积 2286 平方米,有座位 850 个,设有包厢。1926 年,雷玛斯回国后转租。1929 年 2 月,影院装置了一套发音机,成为上海首家拥有有声放映装置的影院。1934 年成为难民收容所。1939 年,由外籍设计师冈达设计改建,更名为大华大戏院,成为专映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原版片的首轮影院之一。影片《乱世佳人》在此连映 42 天,场场爆满,创下当年上海影院卖座的最高纪录。

上海从首家电影院诞生始,电影院就根据电影放映的种类、装修和配套设施分首轮、二、三、四轮电影院。首轮电影院选址多集中在南京路、静安寺路、霞飞路、爱多亚路等租界内或上海的商业中心。欧美电影、苏联电影、国产电影都先在首轮电影院放,票价多为一元,二三四轮影院的票价基本上为六角、四角、二角不等。当代人可能无法理解一元的首轮电影票有多贵,据 1937 年 8 月至 1942年 3 月的《申报》记载,同为娱乐活动,当时的一元钱可以在舞厅跳 3 次舞,还有舞娘陪跳,可见看电影在当时确实属于比较奢侈的娱乐。

上海首轮影片上映时间并不比其他国家晚。首轮外国影片的商务条件都非常苛刻,虽然叫座,但电影院并没有赚钱,因此,电影院一直希望有叫座的国产电影。夏令配克影戏院一直努力在播放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早期影片《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张欣生》等都曾先后在该院首映,为夏令配克影戏院获得了“国片之宫”的美誉。

1905 年,北京拍摄了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纪录片,推开了国产电影拍摄的大门,1913 年,由郑正秋、张石川等人自编自导抨击封建婚姻的《难夫难妻》是我国最早的电影短故事片。而 1921 年开映的《阎瑞生》为中国第一部情节长片(第一部长故事片)。它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1920 年,上海发生洋行职员阎瑞生图财害命、勒死妓女王莲英的新闻,引起轰动。部分洋行职员委托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据此拍摄一部长片。电影大胆启用了阎瑞生原洋行同事陈寿芝饰演阎瑞生,妓女从良的王彩云饰演王莲英。这样的噱头加上故事本身的轰动效果,使电影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大获成功。因为《阎瑞生》的卖座,后面才陆续有了揭露十里洋场罪恶社会的《红粉骷髅》,宣扬爱情至上的《海誓》,均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都非常成功,不仅为国产故事影片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大量电影人才。1937 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夏令配克影戏院一度作为难民收容所,援助来上海的难民。1939 年,它被重新大修并改名为大华电影院。1951 年 4 月 1 日,大华电影院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新华电影院,继续在电影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934 年 2 月 1 日开业的(位于今黄浦区北京东路 780 号)金城大戏院,是一家以放映国产影片为主的大戏院。国产影片当时发展已非常成熟,明星、国华等影业公司的影片均在此首映。如在此首映的影片《风云儿女》,由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此唱响。

1934 年是中国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交替的时间节点,金城大戏院既首映了默片女王阮玲玉的电影《人生》,也放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桃李劫》,都盛况空前。在莫斯科电影节获奖的《渔光曲》,在金城大戏院连映了 84 天,创下票房奇迹。作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电影,导演蔡楚生原本想把它拍成有声电影,但经费有限,没有采购录音设备,只好在片尾“配音歌唱”。主题曲为百代公司音乐部主任任光作曲。没想到联华公司提前将主题曲灌唱片发行,等《渔光曲》电影放映的时候,大街小巷已经四处回荡着《渔光曲》了,很好地为影片做了一次“先声夺人”的宣传。


展开
目录

“啡”常上海

体育场馆的力与美

解码上海出版

“博物馆之都”形成记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连通四方的陆上门户

电影之城

申城“剁手”指南

轨道上的大都会

地标,城市的风景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