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记通论(增补本)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620410
  • 作      者:
    作者:朱文华|责编:贺寅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作家朱文华的倾心力作。笔风利落,叙述严谨。从多视点多层次,广角展示传记理论的体系构成。

展开
作者简介

朱文华,男,汉族,祖籍浙江鄞县。1949年3月出生于上海,197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中文系原党总支书记、教授。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笔名伍文。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作品《胡适评传》《终身的反对派—陈独秀评传》《鲁迅、胡适、郭沫若连环比较评传》《郑振铎评传》《胡适——开风气的尝试者》《传记通论》《风骚余韵论: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旧体诗》《上海现代文学史》《“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中国近代文学潮流》《中国近代文学思想述略》《中国近代教育、文学的联动与互动》等,主编《新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台港杂文精品鉴赏》《叶圣陶散文选集》《上海文学志稿》等。曾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原版系国内第一部传记理论教材,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传记理论问题,着重探讨传记的特质、分类、要素、功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二传记发展史,分别描述西方和中国传记发展概况,传记理论演变的轨迹;三传记写作实践问题,针对中外传记写作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准备工作原则方法、谋篇布局、语言文字技巧、体例和细节处理等),分别作了详尽的分析和归纳,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次修订改版,除了重刊原版文字外,以“传记散论”为题增补了作者的几篇相关论文。


展开
目录

目录



建立“传记学”(代序)

理 论 篇

第一章  传记释义

第一节  传记、传记文学和传记作品

第二节  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几点简要的结论

第二章  传记作品的分类

第一节  中外学术界对于传记作品的分类意见

第二节  传记作品分类的原则方法

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分类示例说明

第三章  传记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功用

第一节  传记文体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及规律

第二节  传记作品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社会功用


第四章  传记作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一节  传记作品与历史学的联系

第二节  传记作品与档案文献学的联系

第三节  传记作品与文学的联系

第四节  传记作品与人才学的联系

第五节  传记作品与心理学的联系

第六节  传记作品与文章学的联系

第七节  简要的结论

历 史 篇

第一章  西方传记写作及理论发展的轮廓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

第二节  中世纪

第三节  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

第四节  鲍斯威尔和维多利亚时代

第五节  20世纪以来的现代传记

第二章  中国传记的传统、特点及其发展

第一节  先秦:传记的萌芽

第二节  两汉:“史传”的形成

第三节  魏晋六朝:“杂体传记”的繁荣

第四节  隋唐以降至清末:旧传记的发展与衰败

第五节  戊戌维新到“五四”前后:新旧传记的交替过渡

第六节  “五四”以来:现代传记在曲折中发展

实 践 篇

第一章  传记写作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传主的择选

第二节  传记类型的确定

第三节  材料的处理

第四节  有关学术课题的追踪

第二章  传记写作的一般原则方法

第一节  传记写作的根本性原则

第二节  具体写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对矛盾

第三章  传记写作的谋篇布局

第一节  主要原则和思维原理

第二节  几种最基本的篇章结构形式

第四章  传记写作的语言文字技巧

第一节  准确、简练、生动三大要求的变通性

第二节  行文方法的多元性和统一性

第三节  史学笔法与文学笔法

第四节  关于“合理虚构”的问题

第五章  几种主要传记类型的一般体例

第一节  年谱

第二节  传(评传)

第三节  自传(回忆录)

第四节  小传(辞书条目、简介、注释)

第六章  大中型传记的技术细节处理和附录性工作

第一节  技术细节处理的主要规范

第二节  几项重要的附录性工作

传记散论

论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

把握矛盾,求得统一——传记写作应把握的几个原则方法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关于传记作品文学色彩的度

抵制文学的诱惑——我的传记立场

传记理论与写作原则、方法的几个关键词

关于“回忆录”撰写的几个问题

重视“口述历史”

梁启超的传记作品及其理论的文史意义

胡适与近代中国传记史学

附录一:《现当代人物传记研究》课程之教学大纲

附录二:本书所提到的传记作品书目总览

后记

改版增补本之跋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