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席研究员的第一手记录。贝努小行星任务科学意义非凡,备受全球瞩目。本书由该任务的领导者劳雷塔博士亲述,跟随其视角,深度体验紧张刺激的太空冒险。
★独家揭秘史无前例的高科技任务。从策划到落地,从执行到结束,全程无死角呈现,深入贝努小行星任务的台前内幕,揭秘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汲取科学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面对人生选择、重重挑战和不确定性,作者及其团队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太空探索篇章。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太空探索的致敬,也是对每一个追梦人的鼓舞。
★沉浸式体验航天深空探测的入门佳作。深空探测是一项与无数未知因素做较量的终极冒险,翻开本书,沉浸式体验与科学家团队并肩作战、共克难关,感受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1999年9月11日,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贝努。它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蕴含着揭示生命起源奥秘的关键线索,因而科学意义非凡。同时预测显示,贝努有可能在2182年9月24日与地球相撞。
NASA首席研究员但丁·劳雷塔博士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从贝努表面获取了珍贵样本,以期解开生命起源之谜并防范潜在的灾难。
在本书中,劳雷塔博士以其亲身经历和第一手资料,将这场惊心动魄的太空探险与科学探索背后鲜为人知的复杂机制娓娓道来,展现了科学家面对未知时的无畏勇气与不懈追求。
1992年夏末,我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一家名为“迈克之家”(Mike's Place)的简餐酒吧当早餐厨师。除了大家熟悉且廉价的老密尔沃基啤酒,“迈克之家”还提供0.99美元的早餐(两个鸡蛋、土豆煎饼和烤面包片),非常适合用来消解前夜的宿醉。有天上午10点左右,亚利桑那大学兄弟会的一帮男生像冬眠后醒来的熊那样跌跌撞撞地走进店里,他们神志不清,饥肠辘辘,每人都点了三四份特价早餐。我在烤架后面像机器一样熟练地煎着鸡蛋,灵巧地躲开飞溅的油花。
做早餐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天性。过去4年里,我一直靠这样的工作赚钱供应自己上大学。当我的身体忙于翻动土豆煎饼和打鸡蛋时,我的意识可以自由地思考其他事情。
我当时很担心,因为我即将开始大学的第5年,也是最后一年。就在几周前,我还开着我心爱的1972年款消防红大众面包车(昵称“格斯”),跟着“感恩至死”(the Grateful Dead)乐队在太浩湖附近的内华达山脉露营,在我的面包车里为太平洋山脊步道上疲惫的徒步旅行者做饭,而后回到了图森。
已经第5年了。这个思绪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从未打算在图森待5年,只是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成这样了。在上个学年结束时,我还没有准备好进入下一阶段。我已经完成了理论数学专业的所有课时,但我知道那不是我要走的路。如果再上一年学,我可以探索物理和日本文化,同时可以争取更多时间来攒钱,把即将到来的学生贷款推迟一年再偿还。我希望在踏上人生的下一阶段前找到明确的方向。
我是在远离城市的环境中长大的,住在一辆由三脚架支撑着的单宽拖车里,拖车停靠在一条长长的土路尽头。前院是土,后院是土,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像一片未开垦的荒野一样包围着我们。每隔几周,我们就必须开数英里车来装满500加仑的水箱。
家庭生活并不美好。我父亲沉溺于酗酒和吸食大麻,直到我12岁时,母亲把他赶了出去。从那以后,我就像父亲一样照顾自己的两个弟弟,他们分别比我小6岁和8岁。
我的解脱来自对沙漠这个奇异世界的探索。我收集金属碎片,为自己和弟弟们建了一个“堡垒”,一个在父母争吵时可以安全藏身的地方。我寻找可以游泳的水坑,搜寻宝石和矿物。在沙漠里,我寻找奇迹和消遣——而且两者都找到了。
我特别喜欢流连于旧矿场遗址,想象着那些曾经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安营扎寨的人,他们开始挖掘这些不可思议的宝藏,睡在坚硬的地面上,随着日出而起。我会仔细翻寻这些矿渣,每当诱人的矿物标本从废墟中显露出来时,我都会感到一种因发现而有的兴奋。
在沙漠中,我能够重新塑造自己,扮演任何角色,成为一个勇敢的冒险家,一个行走在未知世界的探索者。在一次难忘的探险中,我成功说服了邻居家的一个孩子随我进入一个废弃的矿井。我的朋友紧张不安,而我毫不退缩地向前迈进,展现出了在家中自己希望展示的那种勇敢姿态。过了一会儿,我听到身后传来蛇的咝咝声,这意味着情况变得危险起来。于是,在隧道里等待好几个小时后,我的朋友从最近的农场带回一个陌生人,那条蛇很快就被手枪击毙。虽然那天下午的探索行动没有达成目标,但我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沉醉在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冒险经历的回忆中。
我不确定是年轻时的混乱生活塑造了我的个性,抑或是它仅仅彰显了我本来的个性——无论如何,我的个性已然“根深蒂固”,并持续至今。即使在父亲离开后,在母亲带我们搬到凤凰城郊区、生活稍微平稳下来后,我依然渴望挑战各种事物的极限,看看自己究竟能够走多远。
像大多数处境艰难的聪明孩子一样,我凭直觉认为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一条摆脱无尽的经济困境、填补自身欲望的出路。由于我家没有人上过大学,大学在我心中几乎具有神话般的地位。
现在,经过 4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很快,我就要从亚利桑那大学毕业了,但我不清楚毕业后做什么。我在寻找一丝火花:一种可以点燃我的好奇心,激发我的思维……并能支付账单的东西。
随着早餐时段的人流逐渐减少,我的思绪回到了厨房。是时候打扫一下然后回家了,希望能把头发上的油渍弄干净。
那是9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解开围裙,走出餐厅。在烤架前连续待9个小时对身体来说简直就是地狱,我坐在露台上稍事休息,然后步行回家。一手拿着5分钱1品脱(约473毫升)的老密尔沃基啤酒,另一只手拿着周五的学生报纸——《亚利桑那野猫日报》(Arizona Daily Wildcat)。我喝了好久,然后打开报纸,这时我看到了一整版的广告,用大块的、醒目的字体写着:
WORK FOR NASA(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
那句标语在我脑海中回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代表了精英中的精英——在我看来,它是美国政府中从事高难度工作并做得相当好的那种机构。他们提出重大问题,发射巨大的、勇闯未知领域的宇宙飞船去寻找答案。为NASA工作意味着站在人类探索的最前沿。
就好像我一辈子都在透过一扇肮脏的窗户看世界,如今它被擦得一干二净,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回到家后,我立即开始准备申请NASA本科生太空研究资助计划,满怀希望,期待能够得到那份工作。我不仅得到了它,而且它改变了我人生的整个方向。
序章 贝努
第一部分
插曲 两个碳原子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生命迹象
第三章 收获星星
插曲 碳分离
第四章 向下和向内
第二部分
第五章 不惜一切代价
第六章 暗小行星之谜
第七章 三大挑战
插曲 碳的苏醒
第八章 崛起与超越
第九章 OSIRISREx,加油
第三部分
第十章 到达
插曲 碳暴露
第十一章 六月的疯狂
第十二章 四强
插曲 碳呼吁
第十三章 着陆!
第十四章 离开
尾声一 归来
尾声二 碳孪生体
致谢
这是一部回忆录,一部惊悚的冒险故事,一部太空任务筹备指南,同时也是一部介绍太阳系科学的入门书。
——乔纳森·卢宁(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教授)
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21世纪现实奇幻故事,是所有对人类起源和宇宙奥秘怀有无尽好奇心之人的必读作品。
——布莱恩·梅爵士(英国吉他手、作曲家和天文学家)
在这个扣人心弦的太空任务幕后故事中,首席研究员但丁·劳雷塔以亲历者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任务中的喜悦与挑战,其笔触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萨拉·西格尔(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和行星科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