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拘一格
马叙伦是民国学人里少见的跨界通才,既积极投身政治,又是文字学家、教育家。书中既有学界八卦、政坛秘闻,也有市井俚谈、文字考据,令人噱笑之名人逸事、官场潜规则、民俗民风娓娓道来,可谓跨界小百科,读来颇广见闻。
☆版本更优
《石屋馀渖》《石屋续渖》分别正式成书出版于1948、1949年,可谓民国笔记的殿军之作,某种意义上也是我国传统笔记著作的绝唱。本书在深度还原成书过程、详细梳理各版本优劣的基础上,以建文书店版为底本精心校正,并补充未见于成书的“遗珠”2万余字,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
“石屋”为著名学者马叙伦先生别号,“馀渖”意为残留的墨汁,借指正式著作之外的札记、杂谈。
《石屋余渖》《石屋续渖》是马叙伦两种笔记的合集,以轻松洗练的文笔,记录了作者的交游往事、读书所得、游览见闻、时局思考,内容涉及人物掌故、政治秘闻、诗词书法、梨园趣谈等方方面面,堪称民国笔记的殿军之作。
本次整理出版,以建文书店版为底本,精心校正,并梳理多种报纸连载版本,补充未见于成书的“遗珠”2万余字,以飨读者。
官场陋习
清时,长官见僚属,长官坐炕上,而僚属坐两旁椅上。然僚属必面对长官,故率不能正坐,仅以臀之左或右一部着椅,一部则半悬于外,以其足着地支之,又必直其背为敬,故非久习,每每失仪。又属官不得戴眼镜,否则为不敬,故见面必摘去焉。以是患近视者,有不悉长官之容貌者矣。辛亥后不拘此,然十一年,汤尔和长教部,余次之,余既莅部,尔和偕余谒总统黎黄陂,修到官初谒之礼。尔和未入室即卸眼镜,且急嘱余亦卸之,余患近视,以为苦也。余不觉诧尔和甫作官而染习已若此,然部中无此礼,盖总统府犹有清时馀习,想见袁世凯在位时,当必更有甚于此者。
葬地生熟
杭州风俗,葬求生地,谓熟地不发子孙。熟地者,曾葬古人者也。然自古死人无算,而葬地有限,且自郭璞之术行而家求吉地,吉地不多,则熟地自多矣。故杭之以为人治葬为业者,辄侦葬家无后,或积世离乡久不扫墓者,平其墓而新之,以求价。人不知而以为生地也,质之堪舆家,堪舆家每与业是者通,遂为之证,其实仍受其欺也。余妻家即业是者,故悉其情。
前言
石屋馀渖
金鱼唱和词
挽联惬当之难
大觉寺看杏花
清帝遗事
清初轶闻
游南海子
故宫书画
翁同龢《并未生事帖》
龚孝拱遗著
曾国藩师谢安
沈葆桢死之异闻
袁瞿之隙
袁项城祀孔
盛宣怀以贿得邮尚
锡良之廉直
侍坐杂闻
瑞澂出奔
杨春浦诙谐
二钱遗事
前辈俭德
《中外日报》归官办之经过
盛夔卿
幕府才难
李经羲
章太炎
刘崧生
罗文干
汤李之交
王静安
吴雷川
马君武
王文韶
朱彊村袁爽秋
大茶壶
程砚秋
张伯岸
烟霞洞罗汉
中和园听歌
三贝子花园
欢喜佛
岳飞善处事
墓上植梅
朱天庙
官僚解
谈月
梦中诗
可异的政令
刍荛者言
姑妄记之
锦城行记
论书绝句
余书似唐人写经
严嵩书
黄晦闻书
鲜于伯机书
于右任书
张静江书
沈尹默书
...
何子贞嫉吴攘之
熊秉三
清代试士琐记
周之德
童疯子
李钟岳
宋恕
与许缄夫谈梁山舟逸事
“你也配”
王湘绮不知书法
高吹万扶乩
发币于公卿
少年行动
习跪
胡林翼左宗棠
红学
钱塘汪氏《西征随笔》独翁
谭廷献戴望潘鸿
幸草道人
徐鸿宝说
《落花春雨巢日记》
车夫之言
吴待秋画
画可复定乎
为政当从根本上办
骂人为畜生
日本之畸人
附录1:1913年《时事新报》连载之《石屋馀渖》
附录2:《文汇报》连载《石屋馀渖》《石屋续渖》目录
附录3:《文汇报》连载《石屋馀渖》《石屋续渖》未见于成书者
附录4:夏承焘日记中记录的《石屋馀渖》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