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认清一个人的本性?——与其欣赏他的仪典盛装,不如窥视他的居家日常;与其考察他的例行公事,不如观望他在紧急、危险或意外状态时的临场反应。木拱廊桥就是中国建筑的居家日常与极端考验。
廊是山林乡村的“起居室”,是路的停顿、村的边界、神的居所、人的聚合、地的景观;编木成拱的神奇技艺,是民间匠师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与惊险的自然环境中,跳出窠臼的“应急”之举。
于是木拱廊桥便成为一条特别的红线,既可串联生活与建造两种底层逻辑,又可揭示中国与西方的空间差异,集中、迥异而又关联,成为一把特殊的钥匙,剑走偏锋却刺入要害,帮助我们突破厚重历史的重重迷雾,打开中国建筑的隐秘“心锁”。
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惊鸿一瞥,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国闽浙的深山,到欧洲的城市与市场。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明,穿行于古老的文献与木匠的斧凿,深入地方宗族的恩怨与匠师头脑的思维,跨越形式的表象,讲述匠师的传奇,揭秘建造文明的绝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