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楔子
第1章 三水交汇:宝山、吴淞和三岔港
1.1 同属一县(1928年之前)
1.2 三分境域(1928—1988年)
1.3 分江而治(1988年至今)
第2章 上海之门:一江两岸跨江联动
2.1 工业化时期的吴淞
2.2 21世纪的新吴淞
第3章 集成营造:从“三师”联创到“多师”联动
3.1 响应复杂城市更新问题的“大系统”
3.2 市区两级联动、政府市场协作
3.3 责任规划师团队牵引下的“多师”联创
3.4 兼具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的“穿透式”规划
第4章 规划穿透:面向高质量实施的规划资源机制
4.1 高品质的规划编制:前置用地价值评估
4.2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规储供用”一体化和“标地营造”
4.3 土地使用更加灵活:创新规划土地弹性管理
4.4 空间活化更加安全:场地调查的前置和并联
第5章 城绿共融:以蓝网绿脉治愈空间痼疾
5.1 绿色低碳稳固安全韧性
5.2 蓝网绿脉重回生态基底
5.3 土方资源加强综合利用
第6章 新质焕活:以产业转型推动空间提质
6.1 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
6.2 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
6.3 工业遗存的适应性活化利用
第7章 复合基底:以分层融合重构城市空间
7.1 营造多辨识点的“地上一座城”
7.2 塑造多层次的“近地一座城”
7.3 拓展更深层的“地下一座城”
第8章 十字绿轴:城市风貌从灰暗到明丽
8.1 中央绿谷
8.2 十里画卷
8.3 门户绿湾
第9章 创新之城:为创造提供梦想空间
9.1 吴淞门户
9.2 未来之岛
9.3 高铁站城
结语
参考文献
鸣谢单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