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哲学是如何研究货币本质问题的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和属性学说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一)实体学说
(二)属性学说
(三)实体和属性学说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二、康德“物自体”和“现象”学说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一)物自体
(二)现象
(三)“物自体”和“现象”区分的意义
(四)康德“物自体”和“现象”学说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三、黑格尔理念辩证法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一)黑格尔理念论
(二)黑格尔辩证法
(三)黑格尔理念辩证法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四、胡塞尔现象学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一)
(二)现象学揭示本质的方法
(三)现象学对货币本质研究的意义
五、分析哲学对本质问题研究的意义
(一)分析哲学对待本质问题研究的态度
(二)分析哲学对本质问题研究的语言逻辑分析方法
六、马克思货币本质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货币的本质和属性的辩证统一
(二)货币本质的社会属性
(三)马克思关于货币内在矛盾辩证法
第二章 货币的经典理论
一、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方法论和本体论基础
(二)货币的起源论
(三)货币的本质论
(四)货币的职能论
(五)货币的运动规律论
(六)货币危机理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一)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思想来源
(二)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方法论和本体论基础
(三)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凯恩斯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作用的看法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一)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思想来源
(二)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方法论和本体论基础
(三)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马克思、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理论比较
(一)三位思想家基本的货币思想
(二)三位思想家的理论异同点比较
(三)三位思想家的理论背景与影响的比较
(四)三位思想家的经济哲学根本差异
第三章 货币形态的历史变迁
一、从物物交换到实物货币
(一)物物交换
(二)从物物交换到实物货币
二、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
(一)人类对金属货币的普遍使用
(二)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使用情况
(三)金银作为天然的货币
(四)金本位的兴衰
(五)以金属货币为核心的统一货币体系的形成
三、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一)人类纸币的使用
(二)纸币广泛使用的历史必然性
(三)纸币的普遍接受性与国家权力
(四)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凭证,是想象中的金属货币
(五)纸币发行与通货膨胀
四、数字化货币的主要形态
(一)早期数字化货币的形式
(二)银行卡
(三)
五、货币形态变迁的规律
(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决定货币形态的变化
(二)货币形态随着经济发展变化需求而变化
(三)政府对统一货币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四)不同货币形态背后的共同本质
第四章 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货币
一、互联网技术之前的货币数字化阶段
(一)计算机技术与货币数字化兴起
(二)货币数字化初期阶段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