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阳光新芽--写给青少年及家长的抑郁心理健康科普
0.00     定价 ¥ 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5934292
  • 作      者:
    编者:黄薛冰//王玉璐|责编:梁洁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内容介绍
  《阳光新芽:写给青少年及家长的抑郁心理健康科普》是一本专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教师及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成年人编写的心理健康科普读物。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掌握应对和预防的方法,从而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第一部分“知识科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情绪的概念、分类及问题识别,帮助读者理解青少年情绪波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书中还详细解析了抑郁和焦虑这两种常见的情绪问题,并提供了科学的预防与应对策略。此外,还强调了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角色,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家庭照护建议。 
  第二部分“技能科普”则侧重于实践,通过正念、呼吸练习、着陆练习等实用技巧,帮助青少年和家长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这些方法既简单易行,又科学有效,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 
  第三部分“名家问答”邀请了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针对家长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心理健康,到应对青少年抑郁、焦虑、自残倾向、不愿上学等问题,专家们提供了科学、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书中通过真实案例的分享,揭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呼吁家长和教育者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避免简单地将情绪问题归因于“叛逆”或“青春期现象”。作者强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犹如阳光雨露,需要精心呵护,才能帮助他们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和强大内心的社会栋梁。 
  《阳光新芽》不仅是一本心理健康科普书,更是一份充满关爱的成长指南。它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温暖的支持,助力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成长,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知识科普
  您了解孩子的情绪吗?
  孩子尖叫、哭泣、摔东西就是胡闹吗?
  在精神心理科门诊,医生会接诊很多因情绪表达被误读而身处困境的青少年。他们常通过激烈行为来宣泄情绪,却被简单地贴上“叛逆”“不懂事”的标签,其根源是成年人对青少年情绪的认知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青少年的情绪往往存在误解,认为突然摔门、大声放音乐、与父母争吵是叛逆的表现,并常用“青春期过了就好”等话语敷衍,简单地把负面情绪看作叛逆,用指责、惩罚来压制,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青少年的情绪更加压抑,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从神经科学角度看,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处于关键期,负责情绪控制、合理决策的前额叶皮质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而掌管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却很活跃,这种神经发育时差使他们在面对强烈情绪时,理性思考暂时关闭(“杏仁核劫持”),难以像成年人一样理性应对。
  例如,初三女生小琳原本成绩优异,却突然开始逃课、顶撞老师、在课堂上捣乱,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批评。通过深入了解后发现,是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她不敢倾诉,只能用极端行为来表达不满与痛苦。又如,高一男生小宇沉迷网游、彻夜不归,父母打骂和限制也无济于事。实际上,他是因为缺少朋友和父母的理解,才把情感寄托在游戏里。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中,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真实事件:一位17岁的少年像平常一样与母亲告别去上学,还向母亲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在母亲眼中,孩子一直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然而,在学校里,他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发现,他的情绪波动极大,时而活泼健谈、与大家愉快地开玩笑,时而又陷入低落,即便有人主动关心问候,也得不到回应。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偶尔会出现自伤行为,用尖锐物品划伤手臂,甚至说过“不想活了”这样绝望的话。这些看似矛盾的表现,将这位少年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展露无遗。他或许早已在情绪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却没能让最亲近的人及时察觉到自己发出的求救信号,最终酿成了悲剧。
  这种在不同场合中的性格反差(如在学校和家中的情绪状态完全不一样)可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的极强信号。如果家长或老师及早意识到问题并科学寻求帮助,或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诸多社会事件和家庭悲剧启示我们,重视青少年情绪健康和心理健康,了解和理解情绪问题,学习疏导情绪的方法,并适时寻求帮助,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第1章 情绪的概念和分类
  一、情绪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与认知和意识过程密切相关。认知过程帮助个体对外部事物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个体形成对外部事物的态度,而情绪是对这种态度的体验。例如,当个体认识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了好成绩,就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是基于对成绩(外部事物)的认知及对自身努力成果的积极态度而产生的体验。换言之,情绪是大脑对外部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通俗来讲,情绪是个体在面对外部事物时,内心产生的感受、反应和态度,如高兴、愤怒、悲伤、恐惧等。
  情绪包括主观体验和客观体验,高兴或愤怒属于主观感受性体验。情绪的客观表现常常被人们忽视,如在高兴或愤怒时,表情、呼吸、心跳会发生改变。除了语音、语调、表情、姿势等外在表现外,情绪还会伴随着一些生理活动(如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身体与情绪是联动的。
  很多青少年不会表达情绪,或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通常会通过躯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因此,我们需要积累一些心理学知识,从而避免误解、错怪,甚至伤害孩子。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知识科普
第1章 情绪的概念和分类 5
第2章 情绪问题的识别 13
第3章 认识抑郁 17
第4章 认识焦虑 20
第5章 焦虑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应对 25
第6章 家庭照护 32

第二部分 技能科普
第7章 正念入门 44
第8章 呼吸练习 47
第9章 着陆练习 51
第10章 全身扫描 53
第11章 安静的练习 56
第12章 专注力训练 58

第三部分 名家问答
第1问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心理健康? 63
第2问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6
第3问 青少年抑郁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68
第4间 孩子抑郁了怎么办? 69
第5间 孩子表现出自残或自杀倾向怎么办? 71
第6间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74
第7问 孩子吸烟、饮酒怎么办? 76
第8问 孩子与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78
第9问 孩子不愿与家长说话怎么办? 79
第10问 孩子爱攀比怎么办? 81
第11问 孩子敏感、冲动怎么办? 8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