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砚洲岛:包拯“掷砚成洲”
地理小志
鼎湖砚洲岛,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洁风南部,面积约六平方公里,为西江流域最大的江心岛,因宋朝名臣包拯“掷砚成洲”的传说而得名。该岛四面环水,犹如浮于江中之端砚,岛上风景优美,绿树葱茏,土地肥沃,植被丰富,还有包公楼、陈焕章故居等人文景观与适合游客亲水娱乐的金沙滩,使游客在亲近自然、纵情娱乐的同时了解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砚洲岛已被开发为生态休闲度假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领略包公的清廉文化。
溯古访廉
作为肇庆市旅游“山(鼎湖山)、湖(七星湖)、岛(砚洲岛)”格局之重要组成部分,砚洲岛在西江之中静静地躺了几百年,至今依旧向我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关于这座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康定元年(1040),一代清官包拯(999—1062)任职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三年期满后乘船离开任地,经过羚羊峡时狂风骤起、波涛澎湃。经询问得知,曾有砚工为感谢包拯在端州体恤民情、造福百姓,特赠予一方端砚以表敬意,而包公的手下认为不过是一方石砚,便擅自收下了。听闻此事后,包公即刻命人将端砚投入江中,江面竟恢复了平静。传说包公投掷端砚之处,隆起了一块小洲。此即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包公掷砚成洲”一事,也诠释着砚洲岛之名的来历。
传说之所以为传说,必有诸多夸张不实之处,“掷砚成洲”的背后实为大自然的长期作用。从地理上分析,砚洲岛位于西江羚羊峡下游,河道由窄转宽、流速由快转慢后,河流挟沙能力减弱,泥沙在此堆积,久之便形成了陆地,这是砚洲岛在自然意义上的来历。然而,传说背后传递的人文价值不可忽视。包拯在端州任上为百姓做了一系列实事,还留下了“不持一砚”的清廉美名,端州因他而政清人和、欣欣向荣。因此,“掷砚成洲”的故事,承载着当时百姓对包公的感激以及后人的无限景仰与缅怀。
从古时人们设祠祭拜到如今鼎湖区对廉政文化的大力宣扬,包公的两袖清风一直吹拂在这座小岛上。砚洲岛如今已成为鼎湖区纪委重点打造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众多单位和组织前往该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包公楼等建筑重温包公事迹,感受包公“孝忠、民本、刚正、清廉”的思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