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望茅草地(1978-1984中短篇小说集)(精)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183777
  • 作      者:
    作者:韩少功|责编:丁元昌//江晔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韩少功,一九五三年一月出生于湖南省。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一九七四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一九七八年就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杂志副主编(一九八二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九八五年)、《海南纪实》杂志主编(一九八八年)、《天涯》杂志社长(一九九五年)、海南省作协主席(一九九六年)、海南省文联主席(二〇〇〇年)等职。
  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修改过程》,长篇随笔《暗示》《革命后记》,长篇散文《山南水北》《人生忽然》;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鲁迅文学奖、萧红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另获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品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境外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望茅草地》是韩少功作品系列中的一部精选集,收录了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的多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描绘了中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变迁、普通人的命运起伏以及时代对个体精神的深刻影响。 
  书中的故事多以湘楚大地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场景刻画和人物塑造,展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百态。例如,《夜宿青江铺》以民工转战工地的场景为切入点,揭示了底层劳动者在时代洪流中的艰辛与无奈;《月兰》则通过女性角色的命运,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韩少功的文字兼具诗意与哲思,既关注个体的生存困境,也反思社会的深层问题。他以平实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时代变革中的人性光辉与社会变迁的复杂面貌。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命运和时代精神的深刻思考。 
  整部作品集展现了韩少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无论是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城市变迁的深刻反思,都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西望茅草地》不仅是对韩少功创作生涯的梳理,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窗口。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与人性的温暖,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夜宿青江铺
  夜深了,一列火车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在浓重的夜色中驶进青江铺车站,给冷寂而安详的小镇带来一片喧哗。一大批身带泥土的民工下车了,卸下了行李、箢箕、锄头、锅桶、盆钵……杂七杂八的东西到处碰撞,人们争相夺路又叫叫喊喊。
  镇上的人都知道,又一批民工到站了。八县民工会战洞庭湖的固堤工程结束,这个县的一万多民工马不停蹄,又要转到一个拦河坝工地上去,青江铺是他们必经的中转地。几天来,每逢到了北来的客车,都有这样一阵子混乱。
  要是白天,民工们拍拍灰,清点一下行装,找个地方喝口酒什么的暖暖身,就会继续赶路的。可现在是半夜,既不见汽车也不见拖拉机,深冬的北风又很冷,雨点也洒落下来。不知是谁喊了声:“下雨啦!”人影就纷纷贴向屋檐,拥向可以暂时避雨的树下或凉棚,更大的人流则顺着铁道线往左一拐,慌慌闯人空荡荡的青江铺正街。
  人们走了之后,站台上还留有一老一少。老的脚下穿着湖区常见的那种白帆布防护袜,外套黄面胶鞋,腰中扎着黑布围兜,两手戴着袖套,耳背和颈根都被湖风吹得黑黝黝的。看来他刚才好好睡了一觉,一个哈欠放出来,拿一件军用雨衣,往身上前一下,后一下,就算把灰土拍干净了。
  少的上前问:“老常,我们往哪里去?”
  老人说:“跟着大家走呗!”
  少年说:“我先去把交通局的电话打了。”
  老的随意“嗯”了一声,算是应允。
  两人分手后,老人看了看候车室躺满一地的民工,也来到了正街,不一会在一栋楼房前停下来。这里挂着“青江铺旅社”牌子,也拉着“民工服务站”的横幅。值班室的灯还亮着。中厅过道里早已挤满了人。强烈的烟草味,湖区的泥腥味,还有不时钻人鼻孔的酒气,掺和着叽叽喳喳人声,塞满了这个不太大的空间。
  有人正在值班室前交涉:“请问这里还有床位没有?”
  “你还要我说多少遍?”一个女声在回答。
  “还有没有过道、饭堂什么的?随便什么地方,只要能躺就行。”
  值班室里久久没有回应。老人探头一看,见一个年轻的女服务员正在火炉边梳着长发,实在忙得没工夫。她把头发梳顺了,用干毛巾擦过了,又把一盆洗头发的热水泼掉了,这才有懒懒的一句话丢过来:“没长眼睛呵?自己看吧。”
  值班室外挂一个告示牌,上面写有大字“床位全满恕不接待”。
  一个棉帽上带着干泥块的后生有点不甘心,继续赔着笑脸:“这……嘿嘿,能不能,还想点办法?我看这个堂屋……”他是指中厅,“闲着也是闲着,就让我们……”
  对方不理睬。
  “你看,天已经下雨了,又这么冷,我们这一夜怎么过?”
  ……
展开
目录
1 夜宿青江铺
10 战俘
33 吴四老倌
45 月兰
60 过河
65 火花亮在夜空
75 回声
151 孩子与牛
160 癌
170 西望茅草地
204 飞过蓝天
223 风吹唢呐声
249 近邻
261 同志时代
278 申诉状
286 谷雨茶
299 远方的树
330 后视镜里
341 暂行条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