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心理研究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8726
  • 作      者:
    作者:张宝山|责编:程春雨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宝山,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毕生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情绪和心理健康。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心理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朱智贤心理学奖、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进程老年人文化适应心理研究》围绕进城老年人的文化适应这一主题,系统地探讨了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心理结构、现状与特征、动态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分析了文化适应对进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效应,设计了促进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并提出了改善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水平的政策建议。《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心理研究》是一部聚焦人口流动、老龄化与文化适应问题,回应当前社会重大需求的学术作品,对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进城老年人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节 进城老年人及其挑战
  一 进城老年人
  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在城市相遇,大中型城市逐渐成了多种文化的汇集地。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随子女迁入城市生活,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老年人。进城老年人是指原来生活在农村,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如照顾晚辈、养老、就业等)进人城市生活定居的老年人。与“流动老年人”“随迁老人”不同,进城老年人只包括由农村迁人城市定居生活的老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流动老年人口数量接近1800万,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且在流动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达43%。
  在城市生活中,进城老年人集中了老年群体几乎所有的脆弱易感性心理特质。具体而言,进城老年人既有和城市老年人一样的认知衰退、疾病、健康水平下降、社交圈子缩小、子女婚后的家庭矛盾、经济来源不足、地位丧失、年龄歧视等一般老化问题,也有着城市间流动老年人适应新城市文化需求的特殊问题。除此之外,进城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在应对城乡文化巨大差异的过程中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基于以往关于国际移民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的文献,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不良会进城老年人的城市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显著降低进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会使进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在风险因素面前显得尤其脆弱。因此,在以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为目的的社会服务与治理实践中,改善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水平应该成为相关领域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相关领域文献中,进城老年人和城市间流动的老年人往往被称为“随迁老年人”和“流动老年人”。为了迎合社会热点和网络流行语,更有研究者在前些年将流动老年人戏称为“老漂族”和“候鸟老人”。在这些研究者看来,“漂”一族原本指离开家乡奔赴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但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老年人为了支持子女发展或照顾孙辈、减轻子女负担,不得不卷人流动队伍,正所谓“放不下的儿女,回不了的家”。对于进城老年人来说,生活里除了全家团圆的幸福与欢乐外,更多的是背井离乡的孤独和苦闷。同时,适应陌生城市环境的过程给进城老年人带来了日常生活、养老、就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难题。
  生命历程理论(Life Course Theory)可以很好地阐释上述流动老年人或进城老年人适应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具体来说,个体的生命历程总是受文化和社会结构历史性变迁的影响(徐静、徐永德,2009)。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变革对个体生命轨迹具有重要作用;个体作为形形色色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分子,既受社会关系中文化和制度的制约,也能够依据社会情境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能动地调适自身行为。然而,对于进城老年人来说,年龄的增长导致各方面能力的下降,加之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在适应过程中无法运用合适的应对策略,因此很容易陷入社会网络断裂、社会保障缺乏等困境。正如以往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老漂族”面临难题的背后是地域流动和老龄化交织的结果,也是社会服务功能的缺失和不同时代、区域文化之间的迭代与碰撞。因此,文化适应状况是提高流动老年人或进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不可回避的问题。妥善解决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问题,切实提高进城老年人生活质量对提高城市家庭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进城老年人及其相关研究 1
第一节 进城老年人及其挑战 1
第二节 进城老年人相关研究 8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4

第二章 文化适应理论及研究 16
第一节 文化及文化适应 16
第二节 文化适应过程理论 21
第三节 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28
第四节 文化适应的心理行为效应 3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9

第三章 进城老年人的文化适应 41
第一节 城乡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41
第二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分类体系 44
第三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机制 45
第四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效应 50
第五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研究的局限 5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56

第四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心理结构及量表编制 58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58
第二节 量表项目的开发和内容效度检验 68
第三节 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69
第四节 模型验证和城市居民对比 78
第五节 效标关联效度和区分效度 81
第六节 讨论 85
第七节 本章小结 88

第五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现状与特征 89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89
第二节 老年人文化适应的横向对比 91
第三节 老年人文化适应的纵向比较 9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1

第六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103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103
第二节 城市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106
第三节 原文化保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11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8

第七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发展轨迹与动态特征 119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119
第二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潜类别增长分析 123
第三节 文化适应联合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13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2

第八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心理效应 143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143
第二节 文化适应与生活质量及情绪健康的关系 152
第三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心理效应的中介机制 159
第四节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心理效应的调节机制 16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71

第九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效应的响应面分析 172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172
第二节 原文化和城市文化匹配程度的心理效应 177
第三节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文化适应心理效应的调节机制 18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87

第十章 不同城市生活时间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心理分析 188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188
第二节 进城老年人的城市生活时间对文化适应的影响 189
第三节 不同城市生活时间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发展趋势 196
第四节 不同城市生活时间老年人城市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201
第五节 不同城市生活时间老年人原文化保留的影响因素 205
第六节 不同城市生活时间老年人文化适应的心理效应 210
第七节 本章小结 215

第十一章 文化适应指标的网络结构分析 216
第一节 网络分析及其可行性 216
第二节 城市文化适应的网络结构 219
第三节 原文化保留的网络结构 224
第四节 老年人文化适应网络的性别差异分析 228
第五节 不同类型老年人城市文化适应网络的差异检验 238
第六节 本章小结 243

第十二章 进城老年人文化适应干预 245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问题 245
第二节 干预方案 251
第三节 干预结果 2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69

结语 271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