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汉赋研究史论(以中国为中心)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3363
  • 作      者:
    作者:杨海霞|责编:王小溪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海霞(1984-),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汉赋研究史论”和“百年英美赋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921-2021)”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百年汉赋研究史论——以中国为中心》通过整理研究20世纪20年代至今百余年里的汉赋研究者、汉赋研究成果及汉赋批评史,兼顾中国及海外汉赋研究概况,将汉赋研究的“史”和“论”相结合,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百年汉赋研究史论。《百年汉赋研究史论——以中国为中心》将百年汉赋研究成果分为否定论、肯定论和艺术论三类。汉赋否定论者分为两种:一种对汉赋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一种对汉赋某一方面的缺陷提出批判。汉赋肯定论者从汉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的历程出发,对汉赋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和认可。汉赋艺术论者从艺术特色、审美特征、美学的角度研究汉赋的价值,对汉赋的评价多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对汉赋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赋在中国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在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诸文体中独树一帜。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汉赋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研究,甚至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视其为古代文化中的糟粕,认为它是粉饰太平的宫廷文学。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百余年来,汉赋的价值渐为人们所窥见,学者们开始多角度地进行研究,赋篇宏大的结构、华美的语言、虚构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心。这一时期的汉赋研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较之以往的汉赋研究角度更加广阔,更为后来的汉赋研究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即试图对此时期涉及汉赋研究的论著作一全面深入的分析、考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对20世纪至今百余年来的赋学研究梳理之前,本书第一章首先简要回顾了既往先贤学者对古代赋学的研究概况,以期为本书的主体内容提供宏大的叙事背景。
  第二章将百余年来的汉赋研究按时间顺序划分为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大的历时阶段,并对汉赋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本书的基本结构进行简要的概述,对百余年来汉赋研究的状况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历史梳理。
  第三章到第五章是在百余年来历时梳理的基础上,对汉赋研究价值判断的共时考察。其中,第三章主要介绍汉赋否定论者的观点,这一时段对汉赋持否定观点的论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汉赋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这一类论者在汉赋研究领域占少数;一类是对汉赋某一方面的缺陷提出批判。这一类论者是汉赋否定论中的主流。主要代表有王缵叔、郑在瀛、姜书阁、马积高等,80年代文学史教材中涉及汉赋的章节,他们都对汉赋给予了很低的评价。第四章介绍汉赋肯定论者的观点,他们从汉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的历程出发,对汉赋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和认可,主要代表有龚克昌、郭芳、顾绍炯、张志岳等。第五章介绍汉赋艺术论者的观点,他们从艺术特色、审美特征、美学的角度研究汉赋的价值,对汉赋的评价多持一种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对汉赋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本时段的汉赋研究开拓了新的维度。汉赋艺术论者在汉赋研究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主要代表有朱一清、万光治、章沧授、康金声、何新文、冯俊杰、刘斯翰、简宗梧、曹淑娟等。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只有站在世界舞台上才能看清全貌,虽然本书是以中国为中心探讨百年来汉赋研究,但是对海外赋学研究的成果和批评不能视而不见。
  第六章对百余年来海外汉赋研究进行了梳理,对海外汉赋研究的译介阶段和零散研究阶段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整理研究了美国汉学家康达维及其之后的系统汉赋研究成果。
  第七章对这一时期的汉赋研究特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表明本书的观点。百余年来汉赋研究角度更加开阔,将新方法引入汉赋研究中,更从美学的角度对汉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百余年来以中国为中心的赋学研究状况的梳理,本书认为汉赋是我国文学发展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把汉赋放到文学史、韵文史中进行横向的比较和考察,才能对汉赋的价值和地位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代赋学研究概况 4
第一节 两汉时期 5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24
第三节 唐宋元时期 43
第四节 明清及近代时期 61

第二章 百余年来汉赋研究概况 82
第一节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 82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86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至今 94
第四节 小结 102

第三章 汉赋否定论者 116
第一节 文学史中的汉赋观 116
第二节 王缵叔 120
第三节 郑在瀛 122
第四节 姜书阁 126
第五节 马积高 128
第六节 小结 132

第四章 汉赋肯定论者 134
第一节 龚克昌 134
第三节 郭芳、徐声扬、金荣权 145
第四节 顾绍炯、张志岳 149
第五节 小结 151

第五章 汉赋艺术论者 154
第一节 朱一清、章沧授、康金声 155
第二节 万光治、何新文、冯俊杰 157
第三节 小结 161

第六章 百余年来海外汉赋研究 164
第一节 百余年来海外汉赋研究概述 164
第二节 康达维的汉赋研究 167
第三节 百余年来海外其他汉赋研究者 193
第四节 小结. 200

第七章 结语 203
第一节 百余年来汉赋研究的特点 203
第二节 汉赋研究的展望 211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