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931983
  • 作      者:
    作者:侯占峰|责编:于晓文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内容介绍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以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为研究背景,聚焦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的关键问题,系统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工艺优化及实际应用。内蒙古草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包括沙化、荒漠化和草地功能退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生态平衡,还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提出并研究了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通过在种子表面包裹特定材料,改善种子的播种性能和发芽条件。书中详细分析了丸粒化包衣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在提高种子质量、增强适应性及改善播种效果方面的潜力。 
  基于离散元方法,作者对丸粒化包衣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合振动与旋转复合运动的新型设备设计,优化了丸粒化包衣工艺参数,显著提升了丸粒化合格率和种子活性。同时,书中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验证了该技术在草地修复中的实际效果,揭示了丸粒化种子在发芽率、生长速率及抗逆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的研究成果不仅为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开发高效、高质量的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设备奠定了基础。其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随着我国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优质饲草种子的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小粒牧草种子因粒径小、形态不规则等特点,在机械播种过程中易出现播种效果差、出苗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草业生产效能的提升。为提高播种精度与作业效率,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牧草种子处理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1.1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意义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养殖基地,内蒙古草地占全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67%,是欧亚大陆草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大部分区域基本处于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全自治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反复性和不稳定性,也决定了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长期以来,内蒙古一直都是全国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的重点监测区域。根据内蒙古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自治区12个盟(市)的83个旗(市、县、区)分布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为88966万亩(1亩≈0.667hm°),占自治区面积的50.14%;有92个旗(市、县、区)分布有沙化土地,面积为59723万亩,占自治区面积的33.66%。草原沙化、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如超载放牧、采矿和修路等工程活动。典型沙化、退化草原地表形貌如图1-1所示。草原一旦出现退化,豆科、禾本科、菊科中优质的牧草大量减少,直接导致可饲牧草产草量下降,同时将出现不可饲、劣质、有毒、有害的毛茛科、大戟科等植物比例增加,最终导致牧畜供养量下降。与此同时,沙化草地还会引起风沙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加剧,对更多地区产生危害。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自然环境依然脆弱,全自治区还有2亿亩沙化土地待治理,防沙治沙任务仍然艰巨。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林草植被处于恢复阶段,极易反复,巩固治理成果任务艰巨。因此,加大草地植被的修复,加快退化草地的治理,逐渐改善与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与草地的生态恢复、改良及利用紧密相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环境优先主题提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21年发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双重规划”)规划目标: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也将“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草原生态退化机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重要的技术研究内容。“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采取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思想推进草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看出,党的决策和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均与天然草地的改良及生态恢复紧密相关,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持续改善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亟须寻求退化草地有效恢复途径,减缓或逆转草地退化趋势,牧草种子作为种业发展进步的“芯片”,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我国农业以及生态恢复至关重要的物质材料。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001
1.1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意义 001
1.2 丸粒化包衣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004
1.3 丸粒化包衣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006
1.4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008

第2章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基础配方筛选 010
2.1 典型小粒牧草种子特性 010
2.2 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概述 011
2.3 种子丸粒化包衣质量影响因素 014
2.4 种子丸粒化配方筛选 016
2.5 不同丸粒化材料配比对种子力学性能影响 022

第3章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机 026
3.1 种子丸粒化包衣加工工艺 026
3.2 典型丸粒化包衣机结构与原理 027
3.3 倾斜锅式振动丸粒化包衣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030

第4章 小粒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机理分析 040
4.1 牧草种子离散元仿真基础 040
4.2 种子颗粒丸粒化包衣过程力学分析 046
4.3 颗粒碰撞过程能量变化分析 054
4.4 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过程运动特性分析 055

第5章 牧草种子物性参数测定与仿真参数标定 060
5.1 试验材料与基本物性参数测定 060
5.2 接触参数测定 064
5.3 种子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与仿真参数标定 072

第6章 包衣粉料物性参数标定与离散元仿真 087
6.1 包衣粉料物性参数的测定 087
6.2 包衣粉料接触参数的标定 090
6.3 粉料与牧草种子间的接触参数标定 097

第7章 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仿真与试验研究 103
7.1 丸粒化包衣性能评价指标 103
7.2 振动丸粒化包衣机工作参数与丸粒化质量影响规律 113
7.3 振动丸粒化包衣机工作参数优选 143

第8章 振动力场作用丸粒化包衣种子活性试验 155
8.1 丸粒化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155
8.2 丸粒化冰草种子生长试验研究 159
8.3 丸粒化种子根茎增长率研究 161
8.4 丸粒化种子活力指数 162
8.5 丸粒化种子幼苗干重 163

参考文献 1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