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本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为这一宏大命题提供了极具分量的学术支撑与实践指南。作者团队扎根实地调研,深度剖析政府与市场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关系,不仅系统梳理国际经验,更结合中国实际开展实证研究。书中提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直击 “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等核心目标,对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及实践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佳作,必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科学指引下高效推进。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协调研究(71933004)的最终成果。本书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构建开放、兼容、匹配的协调机制,有效汇聚整合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并针对乡村全面振兴的“两个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及“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在深入实地调研、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提出针对性、创新性政策建议。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逻辑
一、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
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
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以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
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
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脱贫攻
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实现了在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
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
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202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
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指明了要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来更好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
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
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
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a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历史方
位,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全面振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战略定
位,丰富发展了乡村振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内涵,是新时代新征程下有力有效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1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逻辑 2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评述 7
第三节 系统把握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任务 14
第四节 本书研究目标、内容安排和项目主要成果 19
第一篇 乡村振兴中政府与市场协同的理论逻辑
第二章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的理论内涵 28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职能的一般理论分析 28
第二节 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 37
第三节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机制构建 44
第三章 乡村振兴中政府与市场协调关系的分析框架 52
第一节 政府、市场与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52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分析框架 64
第三节 乡村振兴中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 70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 76
——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76
第四章 乡村振兴中政府、市场与企业的互动机制 83
第一节 政府、市场与企业关系的理论分析 84
第二节 政府、市场与企业关系的研究设计 89
第三节 政府、市场与企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92
第二篇 守牢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防止规模性返贫
第五章 粮食安全风险识别、治理策略与保障路径 104
第一节 中国粮食安全内涵拓展: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104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识别 107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风险治理架构 112
第四节 粮食安全保障路径: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115
第五节 推进粮食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的政策建议 123
第六章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调控机制与政策选择 130
第一节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新形势新挑战 131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的调控思路与机制设计 134
第三节 粮食支持政策的演进与实践困境 139
第四节 粮食支持政策的选择、完善和转型 146
第七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特征、挑战与重点任务 152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阶段特征 153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主要挑战 156
第三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思路与关键任务 160
第四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建议 163
第八章 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建设与相对贫困治理 169
第一节 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70
第二节 相对贫困的内涵与性质 175
第三节 相对贫困的治理策略与长效机制 182
第三篇 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水平
第九章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192
第一节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创新与基要性变革 193
第二节 农业高质量发展:本质规定与策略选择 216
第十章 乡村绿色发展转型与多主体协同治理 230
第一节 小农绿色发展转型的机制与路径 231
第二节 土地流转契约对农户化肥施用影响的实证分析 242
第三节 乡村生态治理中的多主体协同机制 250
第四节 农地撂荒的多主体协同治理策略 279
第十一章 包容性制度与农村公共治理 296
第一节 农业税改革及其影响机制 297
第二节 数据、模型与变量 301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303
第四节 影响机制分析 307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启示 315
第四篇 深化改革:增强动能与增收富民
第十二章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与趋势 320
第一节 制度目标、制度效率与制度变迁 320
第二节 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5
第三节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330
第四节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的可能性趋势 334
第十三章 农地确权效率与小农户农地规模化经营 340
第一节 农地确权效率分析的理论基础 340
第二节 农地确权效率的实证检验 348
第三节 农地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 359
第四节 小农户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实证分析 361
第十四章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378
第一节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的回顾与取向 379
第二节 入市改革的政策效应:以县域经济增长为例 382
第三节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 385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启示 397
第五篇 乡村全面振兴:国际经验与借鉴
第十五章 主要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调整动向及其启示 402
第一节 研究范畴 403
第二节 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业支持保护强度及其变化动态 404
第三节 农业支持政策结构和产品结构分析 407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411
第十六章 乡村振兴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415
第一节 乡村发展:各国的主要实践 415
第二节 乡村振兴: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418
第三节 农产品供给保障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422
第四节 乡村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与协调 428
第五节 国际经验启示 430
后 记 434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