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由上编《唐代九姓胡》、中编《突厥文化》、下编《西域物种与文化交流》组成。九姓胡是隋唐时期对建立在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九个粟特族国家居民的总称。九国百姓来到中国后,各以国名为姓,因此中国历史上称九国的粟特族商人为“九姓胡”。粟特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掮客,在中国和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本书以唐代九姓胡和突厥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案例的解剖,展示东西文化在接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奇观,进而阐述古代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规律。本书考察了九姓胡城邦政制多重结构及其性质和形成原因,九姓胡的文化生态及民族交往。作者通过研究九姓胡的贡品探索物质文化交流的规律,由考察九姓胡家庭指出文化背景对于伦理观念形成的作用,通过解诂胡名说明习俗对人名的制约。本书还揭示了突厥社会的社会关系、基本矛盾及其物质根源。本书还重点探讨了突厥法、突厥社会、突厥汗国军事制度和宗教信仰,突厥的婚姻和家庭。本书充分体现了蔡鸿生先生理论素养以及驾驭史料、以简明清新文字书写生僻冷门历史的功力。本次再版,将请蔡先生学生为本书精选增补几篇蔡先生的相关论文。